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凱撒
無帝君之名而得帝君之實的人物,那都是非常之人。曠世梟雄在靈魂上是高度相似的,浪漫,夢想,無窮無盡的野心,神話。曹操從未稱帝,但後世皆知他是魏國實際開國之君。凱撒從未稱帝,但歐洲有史學家會稱呼他凱撒大帝,認為是羅馬帝國真正的第一代皇帝。在西方,他的影響僅次於上帝;在全球,有不相信上帝的人,但卻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力量!凱撒是一個極其富有人格魅力的人,放眼世界之內他也是一個少有的全局操盤家。
偉大如凱撒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名門貴族,年輕時就渴求取得羅馬的最高權力。為此他學習講演和寫作技巧,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説家。凱撒天賦異稟,十幾歲就發表了《赫庫力斯的功勳》和悲劇《俄狄浦斯》。他酷愛古希臘文化,特別是希臘的古典文學。除文學外,愷撒還喜歡體育運動,他精通騎馬、劍術等,肌肉發達,體魄非常強健。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凱撒 雕塑
凱撒的軍事能力、財務能力、領導能力、政治能力甚至是談情能力,這些被後人廣為傳頌卻看似彼此無關的維度,實則一起構築起了凱撒這個豐滿的形象。他的一生大多數時間都在戰場上,他征服了山外高盧和日耳曼地區,兩次侵入不列顛,使羅馬的版圖由地中海沿岸擴展到了歐洲內陸。他身處與羅馬由共和政體向帝王轉變的過程中,為整個人類歷史添加了輝煌驚天的一頁。
高盧戰爭和羅馬內戰(第一階段)是愷撒一生中最重要的兩段征戰。前者耗時八年,以羅馬人大獲全勝,征服高盧結束。後者使愷撒擊敗龐培和元老貴族軍隊,建立了個人軍事獨裁。高盧戰爭的勝利,給凱撒帶來了極高的榮譽,為他在羅馬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獨攬大權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在高盧戰爭中,尤利烏斯·愷撒曾經分別於公元前55年和54年兩年兩次入侵不列顛。但最終,羅馬人並沒有佔領或者征服不列顛。
入侵不列顛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凱撒在經略北高盧的過程中,通過前來支援當地傭兵和往來商人,發現了與高盧部隔海相望的對岸還有一片神秘土地。據説在那裏有豐富的錫礦資源和未知的尚武部族。他真誠地相信,不列顛尼亞,是一個值得征服的地方。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説,“值得征服的地方”,就必需要征服,那意味着羅馬的榮耀得到了彰顯了,那意味着羅馬獲得了更多的財富。
從軍事角度來説,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通過武力征伐在羅馬元老院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相比於同被視為蠻族的日耳曼地區,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更適合軍事行動。因為,日耳曼部落如果撤入腹地,不與交戰,作為高盧總督的愷撒也沒有理由長時間呆在高盧境外。
第一次入侵不列顛
公元前55年八月,凱撒率領兩個軍團一萬將士,乘坐八十艘船從大陸進軍不列顛。船隻在經過了海潮等惡劣天氣後終於到達了不列顛島。雖然目標處的海岸非常空曠,但登陸進行的並不順利,因為跨海用的艦船隻能在水深的地方停泊,羅馬重步兵們一下船就得站在水中,還要面對海浪的拍打,這大大妨礙了他們的行動。島上的土著和這些突然不請自來到的傢伙進行了戰鬥,讓羅馬人驚訝的是,這些看上去裝備落後的土著,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對付。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他們的技術十分純熟,即使從極陡的斜坡衝下來,也可以把全速奔馳的馬突然控制住,使它在一瞬間停止或打轉。他們還能在車槓上奔跑,或直立在車軛上,甚至在車子飛奔時,也能從另一邊一躍上車。當時由於運送騎兵的船隻沒有及時趕到,凱撒也沒有追擊,反覆交戰幾次後,不列顛蠻族交出人質求和,但是凱撒的既定目標沒有完成,目前僅僅是打敗對手,並沒有佔領這塊土地。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第二次入侵不列顛
二次入侵不列顛
公元前54年春,在經過一個冬季的精心準備後,凱撒決定再次發動對不列顛的遠征。通過前一年登陸不列顛的軍事行動,凱撒已經大致瞭解了不列顛的地理氣候、山川河流以及軍事力量。不列顛人得知了凱撒再次歸來,集結了一大批軍隊,但當他們發現這次有足足800艘船隻的時候,又一下失去了勇氣,不敢再像往年一樣在海岸邊予以阻攔,而是選擇了一處高地以逸待勞。這次凱撒比較順利的進入的不列顛島的腹地,同時第一次和島上真正的強者卡圖維勒尼人發生了戰爭。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儘管這次出徵收獲頗豐,一舉擊敗了不列顛南部最強大的王國,但是該國的國王卡西維拉努斯並不甘心屈服,率領不列顛人不斷襲擊羅馬人。公元前52年1月,克勞狄在一次械鬥中被殺,引起城市遊民的憤激,他們到處報復,甚至縱火燒掉元老院,羅馬城陷入混亂。高盧發生反羅馬的起義,凱撒後院起火,不得不匆匆撤兵。羅馬人從不列顛人手裏搜刮了大量奴隸、動物皮毛、礦產和糧食,分多批運回羅馬,凱撒在秋分時節登上最後一批運輸船隊返回大陸,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回到這片土地。
在對不列顛擴張結束後,羅馬專注於內政建設,羅馬統治時期的英國一直到公元3世紀時,不列顛北部有哈德良長城的屏障,沿海有堡壘作為防禦,中部則有駐軍加以護衞,行省開始迅速走向繁榮,不列顛開始了羅馬化。羅馬人在不列顛南部建立了統治,並曾按大陸通行的方式在這裏徵收動產税和人頭税,正是通過賦税徵收以及其他的統治方式,羅馬私有權觀念和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傳入英格蘭並形成了一定的私有制形態,從而為英格蘭私有制的發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但是後來因為不列顛離羅馬的的其他行省太遠,當地的反羅馬的力量也不斷的增強。而且當時羅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對付胡人和各個北下的日耳曼民族上,再加上羅馬內戰和新徵服領地的穩定以及遠征軍費開支龐大,兵源消耗嚴重等等因素,這些都使得羅馬不得不撤出不列顛。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凱撒的這兩次進攻其實對於羅馬在不列顛的統治幾乎沒起來什麼作用。這兩次短暫的入侵都失敗後,不列顛在之後的100年內都沒有受到羅馬人的入侵。雖然奧古斯都和卡利古拉等幾任羅馬皇帝都策劃了對不列顛的進攻,但卻由於各種原因遲遲沒有執行。羅馬帝國對不列顛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許多偶然的和個人的因素促成的,羅馬的對外征服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大戰略”。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當羅馬帝國的光輝淹沒在歷史的巨浪之中後,來自羅馬帝國北方的蠻族日耳曼人開始入侵這個小島,其中以盎格魯人和撒克遜為最。直到公元六世紀,英格蘭這個名詞才開始出現,丘吉爾曾經評價説:在黑夜中入睡的是不列顛,黎明時醒來的卻是英格蘭。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凱撒之死
凱撒之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隻身一人到元老院開會。雖然有人事先警告他這天有人要暗殺他,但他沒帶衞隊,他認為那是膽小鬼乾的事。凱撒的頸部被一個叫卡斯卡的人刺中。凱撒用鐵筆戳進被其抓住的卡斯卡的手臂,卻又被刺傷。當他發現,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擊時,特別是看到馬可斯·布魯圖斯撲向他的時候,他便放棄了抵抗。
“人生其實是多麼的短促,十年就如一次醉酒,我們不自覺,但時間已經從睡着的時候悄悄走了。真正不朽的是自然,人在它的懷抱裏是多麼微不足道,世人會很快忘記凱撒的,在他死之後,或許只有從他的戰鬥中才能發現他的存在。”凱撒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歌,酒,愛情,從沒有穿透過他的生命。他從不被任何人擺佈,永遠理智清醒遊刃有餘。他最大的不同是他出身於政治家而非軍事家,他的野心適可而止,他永遠掌控着自己。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凱撒死於精心而且心驚膽顫的謀殺,自以為為維護共和制可以得到原諒的弒君者們很快就被民眾趕上了黃泉之路,因為他們認為羅馬不能沒有凱撒,他是英雄、也是羅馬的象徵。凱撒這一生揭開了古羅馬帝國壯麗的序幕,靈活慷慨的政治手腕則為他鋪就了權力之路。
凱撒的一生,就如烏特琴柯評價的那樣:
凱撒時代的軍事藝術、戰略和戰術問題大大地老化了,它們已經失去了現實意義,但是同凱撒的名字與事業、同他的時代,也就是同共和的滅亡和帝國的產生有關的那些政治問題卻沒有變得黯淡,沒有失去自己的色彩、自己的生命力,它們還能給現代人的心靈以很多的啓發。
——謝·勒·烏特琴柯
參考文獻:
《愷撒評傳》
《高盧戰記》
《羅馬法史》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
《羅馬風雲》
《羅馬十二帝王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3 字。

轉載請註明: 凱撒的“折鞭之戰”,兩次未能佔領不列顛,後院起火狼狽撤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