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頭條】書聲復起 漸入佳境 ——我市高三開學一個月掠影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經典

晚上10點,榮成三中最後一節晚自習早已結束。近一個月來,學生們早已習慣放學後在教師的帶領下,經過重重測温“關卡”回到宿舍。夜已深,教學樓的走廊和教室裏卻還燈火通明。原來,是教師們還在對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進行仔細消毒。

這是全市4所高中學校共2780名畢業年級學生返校開課一個月校園生活的一個縮影。

全封閉管理,築起學生健康的“銅牆鐵壁”

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們的身體健康,確保防疫到位,在市第一中學,近180名高三學生由走讀轉為住校,小劉就是其中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他已完全適應了現在的住校生活。他説:“生活、作息比以前有規律,也找到了備考狀態,學習效率隨之提高。我的自理能力也提升了。這為我進入大學以後的生活提前做好了準備。”

針對全封閉管理的學生,我市4所高中學校實行“錯峯管理、單元封閉、軌跡固定、單向運行、全程追溯”,每隔1個房間安排1間教室,每間教室不超過30人;每間宿舍不超過4人,每4名學生為1個單元,各單元相對封閉。學生在校內“軌跡固定”“單向運行”,每名學生都安排固定的課桌、牀位、餐桌,避免交叉流動。從宿舍到教室、餐廳的活動路線,全部單向運行,避免對向而行,最終做到“全程追溯”。

小班化教學,安全又高效

每間教室30張課桌,教室入口設置專門的體温檢測崗……榮成一中為小班化教學打造了一間間“考場”式的教室。

“將現有班級一分為二,確保上課期間學生相互間距大於1米。”榮成一中高三級部主任龍泳泉介紹説,根據要求,原則上編班控制在30人左右,進行小班化教學。例如,高三班分成高三班和高三班,依此類推,將學生平均分開,重新編號,制定座位示意圖,構建安全的學習環境。

針對小班化教學的實際需要,榮成一中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增加教師工作量,教師任教班級增加,每個小班都進行現場教學,保證了教學效果。開學已有一個月,許多學生都已適應了這種小班化教學模式。

“實行小班化教學後,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學校定期對教室、宿舍和餐廳進行消毒,我感到很安心。”市第一中學高三班學生鍾鈐對記者説。

“舌尖上的校園”,安全與美味並存

前後左右間隔一米,進入餐廳經過酒精消殺,就餐實行配餐制,分時段、分區域、分固定座位安排就餐。榮成一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校師生就餐滿意度,他們合理搭配餐廳主副食,做到每餐一葷二素、一粥多飯,補足膳食營養,增強學生免疫力。早餐有雞蛋、米粥、醬肉包子、香腸、早餐奶;午飯有米飯、饅頭、咖喱雞肉蓋飯、炸醬麪、紅燒茄子、冒菜;晚餐有餛飩、糖醋鍋包肉、西紅柿燉牛腩等,盡最大努力滿足師生需要。

“我最喜歡吃食堂的地三鮮、鍋包肉”“手工餃子、牛肉麪超級好吃,我都沒吃夠。”談論起餐廳飯菜,學生們讚不絕口。

學生“沉迷”學習,教師揮汗堅守

距離高考還有不到60天。“沉迷於學習而無法自拔”,是當前很多高三學生的狀態。

對於許多學生來説,開學的一個月是“亢奮”的,教師的所有要求都是“甜蜜”的。而對於教師而言,則是“缺氧”的、筋疲力盡的一個月。他們戴着口罩上課,為了讓聲音更大,要使出更多力氣;上完課,口罩經常是濕的。

“我早上5點多就起牀了。”寄宿高中的班主任這樣説。“我早上6點就來了。”走讀學校的教師這麼説。有不少教師還提到,有的學生還出現了“不吃飯,一直寫作業”“不睡覺,一直學習”的情況。經歷了近3個月的居家學習,以前需要老師“耳提面命”的學生們,心裏也有了一種緊迫感與危機感。

“在家上網課,我每天6點起牀,要定十幾次鬧鐘提醒,一分鐘一次,最後一次才和被窩分開。復課後,一次就夠了。”榮成二中學生小王説。

“時間很寶貴。從早讀到晚自習,現在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學習勁頭很足。”榮成一中高三班主任王志偉説。

“還是回到學校的感覺好!”榮成三中的小李同學説,“即使和同學們相隔一米,我們也是在並肩戰鬥,一起加油,向高考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