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歷史的女人——第859期)
唐朝中後期的衰落同宦官的干政有很大關係,從唐玄宗開始,宦官開始堂而皇之地登上大唐的舞台,上演了無數次控制朝政、陷害忠良甚至謀害皇帝的“大戲”,把一個好端端的大唐盛世搞得烏煙瘴氣,甚至帶到毀滅的深淵。其實在唐朝中後期的不少皇帝都意識到了宦官專權的問題,想除掉宦官,也出現過興師動眾的滅宦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不過也有幾個皇帝曾經捕殺過一些罪大惡極的宦官,大快人心。比如唐代宗李豫就捕殺過囂張跋扈的宦官李輔國,但由於李輔國勢力太強大,唐代宗是派人把他刺殺的;另外唐代宗還捕殺過一個更加囂張跋扈、權傾朝野的宦官。
這個宦官就是曾經數次陷害打擊過郭子儀的魚朝恩,此人權傾朝野,實力強大,連皇帝都很難撼動他。你知道捕殺他有多難?概括一下就是,皇帝同宰相聯手,賄賂與陷阱並用!也就是説,捕殺此人,是皇帝同宰相聯手行動,並且不能明着來,還動用了諸如通過賄賂買通其幫兇,設陷阱誘殺伏擊等各種陽謀甚至陰謀手段,才幹掉了他,可謂煞費苦心,驚心動魄。那麼魚朝恩究竟犯了什麼錯?什麼地方得罪皇帝了,非死不可?他又有什麼本事讓朝廷如此費勁才鬥敗他?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一)從小人到貴人
魚朝恩(721—770),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他少年時就進宮當了一名小宦官,當時的宦官老大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紅人高力士,相比之下,魚朝恩什麼也不是,就純粹一小人(此處指小人物,無貶義)。但他腦瓜靈活,聰明伶俐如古龍筆下的小魚兒(《絕代雙驕》主人公),能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而且還識倆字,會背幾首唐詩,故頗令唐玄宗喜愛,便提拔他做了內侍省的一個小頭目。但他知道自己出身低微,再説有高力士在上面坐大,小魚也不敢造次,不敢有什麼幻想,只是低調做人。然亂世出英雄,不曾想一場大亂,讓這條小魚完成了跳龍門的之舉,登上了歷史舞台。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拿下洛陽長安,唐玄宗狼狽西竄。當時做為一名宦官的魚朝恩當然也跟着皇帝逃跑了。不過當唐玄宗行色匆匆走到馬嵬坡時,歷史在這兒停滯了一下。大家不走了,要算賬。就是要揪出禍害大唐的奸臣楊國忠和紅顏禍水楊貴妃。玄宗無奈,只得把這兄妹倆犧牲了。馬嵬坡是大唐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從這裏開始歷史分道而行。一道通向西南四川,唐玄宗逃生之地;一道通向西北甘肅,太子李亨北上之路。這是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選擇不一樣,後果大不同。這不僅是唐玄宗父子的博弈,更是宦官魚朝恩的博弈。跟誰去呢?
此時魚朝恩顯出了他的智慧。他沒有仿效他們的老大高力士,而是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果斷地選擇了跟隨太子李亨。這一選擇使“小魚兒”高調爆發,30歲出頭的他旋即成為一條“大魚”,登上唐朝第一宦官的寶座,從小人變成了貴人。
太子李亨到達甘肅靈武之後,也不經他老爹同意,在大臣們的擁立下,直接稱帝,即唐肅宗。當時宮裏的宦官基本都是跟着老皇帝去了四川,只有個別幾個來了甘肅,魚朝恩鶴立雞羣,表現搶眼,抓住時機,對李亨出了不少主意,立馬成了唐肅宗的心腹,讓人刮目相看。
由於安祿山、史思明曾經都是唐朝的武將,這次造反讓朝廷對武將們產生猜忌,所以在此後的平叛中,肅宗不敢完全信任武將了,就派心腹去當監軍。而心腹宦官成了第一選擇。於是魚朝恩當仁不讓地做了監軍。當時的軍中主帥只是表面上的統帥,事實上大權都掌握在監軍手裏,這樣,只會背詩從未讀過兵法的魚朝恩便掌握了軍權,從而導演了一出出戰爭悲劇。
(二)從貴人到小人
魚朝恩因安史之亂從一個小人物一躍成為皇帝的心腹,可謂是成了一個貴人。然而,此貴人卻不知天高地厚,很快從貴人又墮落到小人。這個小人不是小人物了,而是同君子相反的“小人”。魚朝恩先是被皇帝派到李光進的軍隊做監軍。這樣,不管李光進立多少戰功,都有魚朝恩一份。到757年九月,唐朝收復長安之後,唐肅宗回朝大加封賞討賊功臣,魚朝恩做為靈武擁戴和平叛功臣之一,自是得了不少封賞,被提拔為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衞將軍,主管內侍省,掌握了宮中大權。
此後魚朝恩更是青雲直上,一度成為朝廷第一“軍事統帥”,這也是他禍國誤國的開始。魚朝恩做為監軍,讓唐軍在平定安史叛軍中多次吃敗仗,最著名的有兩次,其一是鄴城之敗。
758年九月,唐肅宗派遣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節度使王思禮等九大節度使,共集結20多萬人馬,號稱60萬大軍,向鄴城大舉進發,準備一舉殲滅叛軍安慶緒。當時安祿山已死,史思明跟安慶緒矛盾重重,若此役勝利,安史之亂很可能將提前5年結束,但此役卻讓魚朝恩給搞砸了。當時肅宗李亨就任命魚朝恩為監軍,做唐軍的最高指揮官,叫“觀軍容宣慰處置使”。
唐軍圍困鄴城,安慶緒低擋不住,史思明親率十三萬大軍來救。李光弼向魚朝恩提議,分兵北上進逼史思明,就算不能取勝,與之相持,也足以解除唐軍腹背受敵的危險。可魚朝恩斷然拒絕。結果在魚朝恩的瞎指揮下,雙方決戰,20萬唐軍被史思明擊敗,唐軍功虧一簣。之後,為了加強東都洛陽的防守,唐肅宗命郭子儀留守洛陽,任他為河南諸道行營元帥。但魚朝恩妒嫉郭子儀軍功,把鄴城之敗歸罪於郭子儀。肅宗聽信了他的讒言,解除了郭子儀兵權。這是魚朝恩第一次打擊陷害郭子儀。好在郭子儀能進能退,只是被罷兵權,無生命危險。
第二次是邙山之敗。鄴城之戰後不久,史思明殺掉安慶緒稱帝。
因為叛軍的內耗,唐朝又面臨平叛的大好時機。但又被魚朝恩給攪了。由於魚朝恩的陷害,致使郭子儀被罷兵權,然幸虧還有李光弼。李光弼接替郭子儀統兵,鎮守洛陽。此時史思明趁唐軍鄴城之敗情緒低落時,大舉南下。叛軍很快拿下汴州,直逼鄭州、洛陽。李光弼鑑於叛軍勢大,他審時度勢,主動放棄洛陽,退守河陽(今河南孟縣)拒敵。
李光弼的戰略是正確的,他數次大敗敵軍於河陽,迫使史思明退守洛陽,阻止了叛軍西進潼關、威逼長安的計劃。當時敵我雙方處於對峙階段。這時魚朝恩又跳將出來指手畫腳了。他向肅宗皇帝建議,讓李光弼出兵與史思明大戰。理由是他聽説叛軍將士都是燕人,長年在外征戰,人心思歸,故戰鬥力不強,此時出兵,可一舉殲滅之。這同李光弼的戰略規劃是矛盾的。你懂軍事還是我懂軍事?李光弼當然不同意。但在魚朝恩的鼓動下,朝廷命令李光弼必須出兵。
無奈李光弼同魚朝恩、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等發兵洛陽。如果李光弼有絕對指揮權,即便此次出征在戰略上有錯,也不至於大敗。但僕固懷恩在魚朝恩的鼓動下,擅自行動,拒絕李光弼讓他在邙山上列陣的命令,而是在山下的平原列陣,結果遭到史思明的伏擊,唐軍大敗,死傷慘重。魚朝恩狼狽逃到陝州(今河南三門峽),不但洛陽沒有打成,還讓唐軍失了河陽、懷州(河南沁陽)等地。
這次唐軍失利,使戰略上陷於被動,它的負面影響很大。因為李光弼好不容易在鄴城大敗之後,頂住了史思明的反攻,把雙方拖到相持階段,使敵我在洛陽、河陽之間“拉鋸”,而李光弼是明顯佔上風的。而邙山一敗,史思明乘勝旋即改變策略,轉入戰略反攻,開始劍指潼關!若不是此時老天再幫唐朝一次,大唐危矣。幸虧此時史朝義幹掉老爹史思明,叛軍內亂,才給了李光弼喘息之機。這一次魚朝恩又差點把大唐給毀了。
魚朝恩在此期間照樣作梗。就在邙山之戰前夕,西北党項人趁中原戰亂,於 是率軍入侵。肅宗起用郭子儀出鎮邠州(今陝西彬縣),党項人聞聲而逃;肅宗接着準備重用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命他率英武、威遠等禁軍及河西、河東諸鎮之師,攻取朔方,直搗叛軍老巢范陽。但魚朝恩又從中作梗,百般阻撓,詔令下達十幾天之後,“復為朝恩所間,事竟不行”。
魚朝恩第三次打壓郭子儀是在762年。唐代宗以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會集諸道節度使及回紇兵十餘萬於陝州,以征討史朝義叛軍,並欲以郭子儀為副元帥,結果又遭魚朝恩阻止,郭子儀再遭打擊。
至此,魚朝恩可以説從一個貴人墮落成一個嫉賢妒能、誤國誤民的奸佞小人。
(三)從小人到人渣
既然魚朝恩如此小人,數次打擊郭子儀,數次耽誤軍中大事,為何皇帝仍器重他呢?因為他也曾救駕有功。安史之亂剛剛平定,吐蕃人又聯合黨項人等大舉入侵,很快攻下關中,佔據奉天,威逼長安。眾將救駕不及,代宗倉皇起用郭子儀,但為時已晚,唐軍不敵吐蕃眾軍,代宗只得棄守長安,逃往陝州。但走到半路,因天氣寒冷,大家又冷又餓,到華陰時,皇帝的隨從逃走了大半。正在危險關頭,時任陝州觀軍容使的魚朝恩率大隊人馬趕來,把皇帝迎到了陝州。為此代宗皇帝非常感激魚朝恩,此後對之倍加寵信,任他為天下觀軍容處置宣慰使,專典神策軍(總掌禁軍),魚朝恩更加權勢通天了。
天下稍定後,魚朝恩又被加封為鄭國公。從此他開始進一步從一小人到人渣的褪變。一個宦官權勢再大,總有點不男不女的味道,他也是有點自卑的,所以要把自己偽裝一番,弄成一副聖賢君子的模樣。由於他略通文墨,於是就弄來幾本經書一本正經地研究,然後依仗自己的權勢收了一些紈絝子弟當學生,給他們講經論道。後來皇帝竟讓他主管國子監(朝廷的最高學府)。本來主持國子監的都是文壇領袖或者才學出眾的人,他這一來,當然大家都不服氣,比如宰相元載等人,就非常討厭他。
但魚朝恩飛揚跋扈,誰不服氣就收拾誰,為此他把不少忠良都趕出了朝廷。有一次他到國子監講學,冒充大學問家,給大家講《易經》,他當着百官的面,以占卜來諷刺宰相。他説,“我今天佔了一卦:鼎足折,覆公餗。這是宰相要遭殃的先兆啊!”你説這老魚囂張不囂張?當時宰相王縉、元載可都在場的。王縉聽後滿面怒色,但敢怒不敢言;但元載聽了則微微一笑,毫不在意。最後正是元載將魚朝恩送上了西天。
魚朝恩後來越來越胡搞,他為了奉承代宗皇帝,把自己的豪宅捐獻出來,説改建成一座寺廟來紀念皇帝去世的生母章敬皇太后,代宗是一孝子,當然就答應了。魚朝恩便大興土木,往最豪華處建。他藉口木料不夠,就開始強拆民房來搞木材,後來囂張到開始拆毀王侯將相的故宅,甚至暗中挖了郭子儀的祖墳!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決定收拾他。
可是因為皇帝罩着他,羣臣也沒有辦法。最後魚朝恩越玩越大,終於惹惱了代宗皇帝,決定殺之。
(四)從人渣到必殺
魚朝恩越來越囂張,為了斂財,在京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糾集了一幫地痞無賴充當他的爪牙,看誰家有錢,就找個藉口把人家抓來住監或者充軍,然後把人家一抄,把其錢財據為己有。他甚至連進京應試的文人都不放過,通過這些非法手段斂財數百萬。
後來魚朝恩收了個十四五歲的乾兒子叫魚令徽,在內殿當差。皇帝特賜其綠衣(五品以下官員穿着)。有一次魚令徽和一個黃門侍郎(職位在魚令徽之上)爭道。魚令徽怕落在後面,往前擠,不知是誰誤碰了一下他的臂膀。他就急速跑回去告訴魚朝恩説,因為他的班次在後,被同列者欺負。魚朝恩大怒。第二天,他在皇帝面前上奏説,我小兒子令徽,職位在同僚之下,願陛下特賜金腰帶和紫朝服。
在唐朝,三品以上官員才穿紫朝服,佩金腰帶的。皇帝還沒説話,魚朝恩便命令管此事的人,捧來了紫衣和金腰帶,魚令徽立刻向皇帝謝恩。代宗強裝笑臉對魚朝恩説:“你兒子穿紫衣,扎金腰帶,挺帥氣嘛,呵呵。”其實他心裏已經開始討厭魚朝恩了,這也太放肆了點吧。(後來,同魚令徽爭道的黃門侍郎也被魚朝恩放逐到了嶺南)。
唐代宗在宰相元載和郭子儀的建議下,決定殺掉這個人渣。但魚朝恩權勢通天,不敢輕舉妄動。為何一個宦官皇帝都怕他?第一是因為魚朝恩長期掌握軍權(經常做監軍,控制軍隊),培養了一羣死黨為其效力,比如他派自己的黨羽陝州節度使皇甫温率大軍駐守在長安城外,對朝廷形成威脅;還有就是他本身還是禁軍頭子,控制了禁軍,可以直接控制皇宮;第三是,魚朝恩老奸巨猾,他怕被人謀害,每次入朝都由自己的心腹射生使(一種武官職名)周皓暗中派百餘名禁軍高手進行保護。所以想捕殺他十分困難。
為此,宰相元載使了幾條計,其一是不惜重金賄賂魚朝恩的心腹。元載也不是尋常之輩,他早已探知皇甫温和周皓是魚朝恩的幫兇,所以不惜血本拉攏他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們只要能弄到足夠的錢,當然可以背叛魚朝恩的;再説他們也不傻,背叛一個宦官,以後跟着皇帝或者宰相混應該更有前途。
元載的第二條計策,是將自己的親信左散騎常侍崔昭提拔為京兆尹(京城的行政長官),監視魚朝恩;又把興平、武功等地劃撥給魚朝恩(因他後來又被封為韓國公),讓這個財迷心裏美滋滋的,失去警惕。
元載的第三條計就是設陷阱讓魚朝恩上套。公元770年三月,寒食節這天,代宗在宮中設宴請眾卿過節,魚朝恩當然也參加了。宴會開始前,元載命周皓率領數十名武士埋伏於宮中。宴會一結束,羣臣紛紛退出宮殿。當魚朝恩也要離開時,值班宦官宣代宗詔令,要魚朝恩留下同皇帝單獨商議國家大事。老魚自然答應了,還是咱面子大,呵呵。於是他坐上小車往後殿走去。由於他身體肥胖,壓得小車嘎吱嘎吱直響。
一聽到嘎吱嘎吱的聲音,唐代宗李豫立馬正襟危坐在龍椅上。等魚朝恩進殿,還未來得及給皇帝請安,李豫劈頭就是一句:“聽説你要發動政變啊,膽子不小啊?”魚朝恩多機靈的人,一聽這話就知道不妙,可他仍故作鎮靜地同皇帝對話,而不是向皇帝謝罪,他不停地為自己表功,最後還跟代宗頂撞起來。簡直豈有此理!李豫大怒:“給我拿下!”
埋伏在後面的周皓等人蹭的一聲竄了出來,像老鷹捉小雞一樣,把魚朝恩摁在地上,直接用繩子給勒死了。老魚死時才49歲。
然而,畢竟魚朝恩勢力太大,恐怕殺死他的消息傳出去出亂子,朝廷先是封鎖消息,只是宣佈免了魚朝恩的觀軍容使一職;隨後才宣佈他奉召自殺。不管怎麼説,殺了這個禍國殃民的傢伙,朝野拍手稱快。
魚朝恩從一個小人物到顯貴,可謂勵志;然而他不識抬舉,不知進退,最後招來殺身之禍,也是咎由自取。反觀朝廷,殺一宦官,竟如此困難,皇帝還得同宰相聯手,還要動用賄賂買通對方的心腹,又通過設陷阱這種手段,可見當時的朝廷是多麼無奈,唐朝離衰敗真的不遠了。(文/説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杜陽雜編》《中國醜史鏡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