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力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拿破崙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當中,除了文學與自然科學以外,數學就是人們生活當中一門不可缺少的學科。數學與我們的生活上息息相關的,小到我們日常的生活收支,大到複雜精密的科學計算都離不開數學。然而數學並不是一門簡簡單單的學問,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數學已經逐步完善,變得深奧而又龐大。
就在我們的學習生涯當中,數學已經成為了困擾不少學生的難題。但正如拿破崙所説的那樣,數學甚至關係到了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以及繁榮昌盛,國家不會放棄對於數學的研究,而我們自然也不能放棄對於數學的學習。在數學當中的難題自然是人人都要面對的,有的人望而卻步,有的人選擇半途而廢,但總有那樣逆天的人選擇迎難而上,並且對於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
自古在中國與世界的數學發展歷程當中就不缺乏優秀的數學家,到了科技教育發達的現在,自然也是人才輩出的。在北大的數學系就出現了一個數學天才叫做許晨陽,身為八零後的他年紀輕輕就在數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哪怕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譽的。留學歸來決心報效祖國的許晨陽,卻又選擇返回海外,這樣奇怪的選擇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1981年,許晨陽出生於重慶,天資聰穎的許晨陽似乎從小就有着過人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數學上,許晨陽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獨特的學習天賦,一直保持着優異的成績。其實,許晨陽算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了,在中學時期他的數學天賦得到了老師的重視,並且在數學競賽當中,許晨陽一舉拿下了金牌。
藉着優異的成績,以及在比賽當中的突出表現,許晨陽的名氣漸漸傳開。是金子總會發光,但許晨陽似乎自打出生以來就是帶着光環的,許晨陽的過人天賦甚至還得到了北大的賞識,獲得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機會。北大自然是國內最知名的學府之一,而且北大的數學系也是人才濟濟。想要走保送的捷徑自然是不容易的,可見許晨陽的過人之處了,他在數學上的能力自然是不可否認的。
其實,與大多數普通學生一樣,許晨陽也曾經覺得數學枯燥乏味而又艱澀難懂。但俗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許晨陽的眼中,他更多的則是把數學當做是一種挑戰,自己也是樂在其中的。在進入北大之後,數學又一次震撼了許晨陽的世界,龐大的數學體系與無邊無際的數學知識讓許晨陽意識到自己先前學習的東西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真正值得他探索的還有太多太多。
在北大的許晨陽如魚得水,身邊不僅僅有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而且與他並肩的都是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在導師的帶領下,撲面而來的是一個關於數學的新世界,對於數學上新的認知無疑一次次刷新着許晨陽的世界觀,他對於數學的熱情便越發強烈起來。原本就有着過人的數學學習能力的許晨陽在北大時期也是大顯身手,在一羣能人志士當中他自然也脱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學霸,非凡的成績讓世人刮目相看。
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許晨陽就提前修滿了學分,獲得了學士學位。之後他有留在北大數學系深造讀研,才兩年的時間就以驕人的成績順利碩士畢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艱深的學問,一般人沒有通過多年的學習是難以參悟其中的奧義的,但許晨陽卻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順利在北大讀完了本科與碩士,最終提前畢業,這在北大的數學史上也是少有的。不得不説,許晨陽絕對是北大數學系當中名副其實的天才,他的能力自然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此後的許晨陽也得以如願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而普林斯頓大學堪稱世界上最優秀的數學學府。身處世界學士的前沿讓許晨陽的數學知識更加豐富,成績斐然的他一時間在世界上都聲名鵲起,引發了廣泛關注。國際上的不少知名大學向許晨陽拋出了橄欖枝,以優厚的待遇想要留住他。
然而許晨陽最終還是懷着一顆報效祖國的心,選擇回到北大,投身於中國的教育事業當中。經歷了世界前沿的許晨陽更加認識到國內教育體系的缺失,他自然也希望能夠為祖國的發展助力。在北大任教期間,除了日常的教育工作以外,許晨陽還專注於對數學世界的探索。短短几年之間,許晨陽就成為了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國內外的各種大獎都被他收入囊中。
事實上,在國內的工作與生活似乎並沒有如他的意,甚至讓他大失所望。在北大任教五年之後,許晨陽還是接受了麻省理工大學的邀請,又返回海外開始了他的事業。許晨陽這樣的選擇在國內曾經一度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對他離開的事情議論紛紛,但事實上許晨陽卻有着他自己的理由。
在許晨陽出國之前他曾這樣在字裏行間表達出他離開的原因:"風氣太浮躁";"過於講資歷,對年輕人扶植不夠";"數學造假太嚴重"。事實上,許晨陽也從側面指出了中國學術界存在的一些問題,這自然是讓他難以忍受的。之於這其中的第一點,自然是這樣煩躁的風氣使得人們難以專注於自己的學術研究,這自然限制了人們才能的展現。第二就是太過重視資歷的現象,對年輕人的忽視自然讓他不滿,創新發展也難以為繼。
這最後一點就是許晨陽最難以接受的,在國內學術造假的現象頻頻出現,投機取巧妄想走捷徑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於是許晨陽毅然出國,渴望找到一個腳踏實地並且踏踏實實的學術環境,其實當我們仔細分析之後我們也不難理解許晨陽的苦衷。
許晨陽的選擇也讓我們深刻反思到國內環境存在的一些弊端與不足,同時也為國內學術界提供了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