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我國曆史上那延衍流長的傳統武術,相信許多朋友腦海中一定會蹦出無數風格迥異的武術流派和拳種。事實上自古至今我國傳統武術在歷史上就一直存在着地域性的差異,就拿以“中線理論”為基礎內容的詠春拳來説,它便是一門極具南方拳術特色的傳統功夫。
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陳華順先生,便是一位十分厲害的詠春拳大家。至於陳華順先生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説他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陳華順先生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順德區,他從小就對傳統武術非常熱愛。早年陳華順在佛山打工謀生時,曾聽聞當時詠春拳一脈傳人梁贊先生恰巧在佛山的筷子街杏濟堂教拳,於是他一有空便時常跑去扒門縫偷偷學習。
而梁贊先生自然是發現了經常躲在門外偷學功夫的陳華順,可他對於此事卻置若罔聞,並一直都沒有出面點破。就這樣一連過好幾個月以後,暗中觀察陳華順已久的梁贊先生終於被他持之以恆學武精神所感動。再加上陳華順本身的身體素質也非常不錯,於是梁贊先生便將他正式收入門下,同時安排其弟子李華代師授業(而有幸正式拜入詠春門下的陳華順先生,當時已經到了39歲的年紀)。
然而,陳華順剛入門1年多之後,一直教授他詠春拳法的李華卻因病去世。自此之後,梁贊先生便親自開始傳授陳華順功夫。最終,陳華順在梁贊先生的督導教授之下盡得其衣缽真傳,同時還習得了一身高明的醫術。
根據陳華順先生的曾孫陳國基回憶所述,其曾祖父陳華順先生不僅體格健壯,同時身形更是十分魁梧(據説,陳華順先生身高約在1.9米以上)。而且,陳華順先生年輕時力氣就非常之大。早年間十幾歲的陳華順先生在佛山的米店裏打工謀生之時,別人必須要肩扛或背馱才能運走的1包大米(約有200斤左右),他卻能徒手抓起來直接丟給一旁卸貨的工人。
還有陳華順先生在40多歲在“公和”找錢店擔任賬房一職時,很多人都見過他經常一手提着一個裝銀子的火水罐(單個淨重有100餘斤)雙手平舉踱步而行。而他那個“找錢華”的綽號,便是在擔任賬房時遠近聞名。
除此之外,據説有人還用“牛頭繩”(拴在牛頭上的繩子)系在陳華順先生大拇指上,隨後叫8個人一起拉住繩子與其較力,可結果這8人卻全都被陳華順先生拉得趴倒在地。
關於陳華順先生的實戰案例,陳家的家史中曾有一段這樣的記述。據記載,同在佛山的洪拳宗師黃飛鴻先生有一次曾帶着2個名弟子來找梁贊先生切磋比試。按照當時佛山武術界的比試規矩,武者之間相互比試首先必須要比“橋手”這門功夫。而梁贊先生因身形瘦小的緣故,自知在橋手這門功夫上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勝過黃飛鴻。因此,梁贊先生便決定讓徒弟陳華順代師應戰。
而黃飛鴻本就不認識梁贊先生,於是當黃飛鴻見到陳華順心中自然也是不疑有他,並很快開始閉門切磋起這第一項橋手功夫。最終,陳華順拼盡全力才將黃飛鴻的橋手壓倒,並贏下了第一局的比試。
緊接着兩人在第二項比試手法的過程中,陳華順又再度憑藉蝴蝶掌絕技擊敗了了黃飛鴻所使用的羅漢十八掌中的鐵閘關門。一直到3個月以後,陳華順憑藉六點半棍再一次擊敗了黃飛鴻的八卦棍。
當這場比試徹底完結之後,黃飛鴻才得知了自己對手的真實身份。而陳華順先生經此一戰,其聲名更是遠勝於以往。
至於詠春這一拳種在傳武歷史上一直都沒有過大規模傳播的原因,據瞭解主要是因為詠春拳入門較難(出師則更加不易),以及老一輩詠春拳師在收徒之前還要對弟子的人品、體質和韌性進行長期考察。就拿陳華順先生來説,他一生也只收過16個徒弟(葉問先生就是他老人家的封門弟子)。
(更多的歷史趣味話題,盡在“南山論史”自媒體平台,筆者耕耘創作不易,搬運勢必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