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為清王朝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但是曾國藩並沒有可憐太平天軍的軍屬和在太平天國統治下百姓。
當湘軍將太平天國最後一座城池安慶城層層圍住的時候,當時的將領曾國荃收到了曾國藩的一封家書,家書中寫到即"克城盡戮,切不可因假仁慈而誤大事"。這是曾國藩給曾國荃下的攻城前的命令。
曾國荃聽令攻城,咸豐十一年八月一日,對安慶城發起總攻。攻城後將安慶城裏所有的軍民全部屠殺,當時的安慶城擁有2萬軍民,且不論太平軍如何,在安慶城裏百姓是無辜的,歷來攻城都是不絞百姓的。
當時的曾國荃心有不忍,多次勸説曾國藩,但曾國藩卻一意孤行。不僅曾國荃心有不忍,湘軍裏還有很多人有所害怕,曾國藩為了穩定曾國荃以及湘軍,又對湘軍下令道"多殺敵"才是軍士之己任。向各位將士宣佈稱太平軍乾的是謀反的勾當。
被屠殺還是手下留情,不然以他們的罪過誅九族都是應該的,曾國藩的本意是不想讓湘軍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曾國藩為了穩定湘軍內部再次追加一旨告令:"安慶初克,誅戮城賊殆盡,民心歸屬,大快人心"。這次慢慢地將局勢穩定下來。
曾國藩在安慶城裏屠殺兩萬軍民的事件也被拍成了電影,看過的人無一不潸然淚下。
當曾國攻打南京城之前,他就收到過一封從南京城城裏傳出來的信,這封信是天平天國的將領李秀成寫給曾國藩的,信中李秀成懇請曾國藩能夠對城中的老弱婦孺手下留情,但是曾國藩並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他對湘軍下達的命令是"城中放出之婦幼一概不收,均遣歸。一則承認飢餓者多,可致其內亂;二則恐賊之眷口因此而得逃生也。"
曾國藩在這兩個城池中的作為,在外國媒體的筆下更加殘忍,1836年6月13日《華北先驅報》中曾這樣記述這次的事件。
他們以一個英國軍人的親眼所見為視角,寫到湘軍在屠殺天平軍的城池時,曾這樣這寫到清軍屠殺的這批人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全部屠殺,最小的是剛剛出世的嬰兒。
還是這羣劊子手幫忙接生的,嬰兒到達這個世界不久,就去往另一個世界了,他都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幾乎沒有人求饒了,因為他們知道做什麼都是沒有用的,安安靜靜地等待殺戮,很多人的臉上充滿了絕望,只想能夠痛快地死去,很多人都是死不瞑目,瞪着大眼睛。
但是這羣劊子手好像玩得非常開心,爭相想出一些折磨人的招數,在這羣老弱婦孺,青壯年身上嘗試,對屠殺者毫無尊嚴,對很多女人都是先奸後殺,不僅讓女性屈辱的死去,而且對這些女人實行強暴的對象則是一些地痞流氓。
更有甚者將女性的衣服撕扯下去,用刀直插人的胸膛,將心臟捧出,將嬰兒從母親的懷抱中揪出,對其處以酷刑,在這裏好像將殺人作為一種遊戲,英媒將其比做人間地獄。
對百姓都這樣,對被俘的太平軍就更加殘暴,他們用最殘酷的刑罰對待太平軍。將他們綁在樁子上。將他們身上的肉一塊塊的割下。要不放在自己的嘴裏,要不就將肉扔進現場的觀眾之中,最後將這些天平軍渾身插滿箭,讓其感受生活的痛苦。
看着他們鮮血直流,這些劊子手臉上充滿了興奮之情。直到留幹最後一滴血,劊子手用勝利者的嘴臉舉着刀,在他們身上亂砍,直到頭部砍下。這羣可憐的人,才能夠結束痛苦。
如果有一個英國戰士這樣控訴,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在抹黑中國,抹黑曾國藩,但是還有在一張報紙上也刊登了這次的事件,1862年5月13日《印度泰晤士報》中英軍講述自己親眼目睹的事實。
這位英國人説自己從未見過這樣殘暴的場面,沒有想到中國將士連自己的同胞都能殘忍地殺害,而且殺害都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孫病弱、婦女兒童,手段極其殘忍,簡直顛覆了自己的認知,顛覆了自己對於中國仁、禮的認知。
他認為英國舉全國之力,支持清政府,不惜搜刮百姓的金銀,讓百姓或者貧困的生活,來支持清政府的決定是錯誤的,英國人不屑與清政府為伍,他還號召英國的百姓要換位思考,讓英國民眾能夠更深刻的瞭解清政府的所作所為。
他在最後寫到連陪伴他一起前往的英國軍人都被此情此景嚇暈,可想而知當時曾國藩的軍隊是何其的殘忍。
在這個報道中,外媒將被屠殺的人稱為可憐蟲。確實非常可憐連孕婦都不放過,將肚子裏的孩子挖出來,讓母親看着剛剛出世的孩子慘死在刀下,很多母親都是眼睜睜地看着孩子死去。
對待青壯年,曾國藩的軍隊更加殘暴,幾乎是個個凌遲而死,從日出到日落整整凌遲一天,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他們甚至將挖下的肉放在自己的口中。
而曾國藩對手下的行為不僅不予制止,反以為榮,為了能夠彰顯自己的能力,曾國藩在奏章裏這樣寫道"每生擒一賊,輒剖腸,剝皮掛樹,磔石"、"僅予梟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遲"、"令兵勇割賊肉生吞"。
這些讓人們看起來感到膽戰心驚,根本無法想象自喻為"半聖"的曾國藩也有如此作為。
曾國藩確實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支撐搖搖欲墜的清政府數十年,令很多人敬佩,但是這些也無法掩蓋曾國藩的殺戮行為,倘若沒有這份國外報紙揭露了曾國藩令人髮指的殘暴一面,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完人曾國藩如此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