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茶水
1.入 學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1978年,我的成績超過平原一中錄取分數線,只因數學4分之差,被平原三中高中部錄取!
對我們家來説,我能上高中是一件大喜事,因為我上面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比我優秀,尤其是姐姐,當時她的學習在全公社那是數一數二的,但由於家庭出身問題,他們連上初中的資格都沒有!我是幸運的!
入學前,父親用家裏僅存的15塊銀元換了14塊錢(有一塊收買的人説是假的,沒要),扯了棉布,母親用新棉花給我做了非常漂亮的被褥、牀單和兩套我喜歡的新衣服!
入學那天,父親用膠輪車推着我住校用的糧食和全新的被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一路千叮嚀萬囑咐,滿懷期待的把我送到平原三中!父親打開手絹,除了7.5元的學雜費外,還硬塞給我3張2角的零花錢。
2.想 家
我們年級共招生四個班,每班四十個學生,按成績我被分在快班九級四班,簡稱九四班,數學老師王洪明任班主任。高中兩年制,每週休息一天,週一至週六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後是課外活動,晚上兩節晚自習課!週六下午一節課後同學們就可以回家了!週日下午返校,晚上正常上晚自習。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説,教室條件還不錯,有日光燈,窗明几淨,兩人一張課桌,一條板凳。宿舍條件和環境差一點,飯食很是單一,比較艱苦,但我想大多數同學都可以克服,因為那時的生源主要來自農村,改革開放還沒全部放開,很多農村家庭甚至還沒有解決温飽問題!
記憶最深的是想家!剛剛離開父母十幾歲的孩子最最忍受不了的是想家,尤其是女同學,有的同學晚自習後回到宿舍裏哭。由於離家不太遠,大多3—5公里,基本都是徒步走,有自行車的人寥寥無幾!那時農村也比較安全,有的同學甚至晚自習後偷偷跑回家,早上再悄悄趕回學校上早操!
記得有一次冬天下午,下着漫天飛舞的大雪,看不見村莊看不出樹木也感覺不到道路,我硬是靠着記憶的方向回到了家,到家時天已經黑下來,幾乎大雪封門,進家門時父母都蒙了,説:你這孩子怎麼這會兒回來了?!第二天父母不放心我獨自返校,讓三哥把我送回了學校!我還寫了一篇日記描寫那天的大雪,只可惜那本日記丟了!
老師是堅決杜絕此類事情發生的!班裏有兩個學習不錯的女同學,就是因為想家而退學了!所以每週六下午同學們就歸心似箭!有的老師給我們編了個順口溜:“過了星期三,一天快一天;過了星期四,快得沒了治;過了星期五,還有一上午;到了星期六,留也留不住;過了星期天,又盼星期三!”
3.寒 冷
每個教室前面右首,牆拐角處都有一個用紅磚砌成的燒煤坯的爐子,用於冬天教室取暖。每天有值日生負責用木塊兒或者玉米芯點燃爐子添加煤塊,我們班很多時候都是王洪明老師與班長張寶華及副班長劉玉柱一同點燃,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生火的爐子會讓同學們暖和一點,即使這樣教室温度仍然很低!很多老師板書以後,就趕緊把粉筆放進粉筆盒裏,然後哈哈氣搓搓手再講課,或者和學生一起有節奏的拍拍手跺跺腳以防我們手腳凍僵麻木!
同學們都穿着母親做的很厚的棉衣棉褲棉鞋,(男同學上下清一色的藍色、黑色或藍黑色粗布,女同學上身棉衣會是淺顏色或小碎花布料,)儘管這樣也有很多同學手腳都被凍得紅腫甚至潰破,粘連到襪子上脱不下鞋子!因為宿舍的條件更差,不要説暖氣沒有,連門窗都是破爛不堪、透風撒氣,屋內光線昏暗、潮濕陰冷,泥土地面疙裏疙瘩、高低不平。我們吃飯的碗裏如果晚上留有水滴,第二天早上就會結冰碴!同學們家裏經濟條件大多不是太好,很多都是一牀被子一條褥子,晚上我們會把棉衣棉褲搭在被子上,也有的同學關係比較好,倆人合夥鑽進一個被窩騰出另一牀被子當搭被,按當今的説法這叫“抱團取暖”!
我父親比較智慧,給我在裁縫店量身定做了一件當時被稱為“棉猴”的天藍色帶帽子的棉大衣,白天穿着上課,既漂亮又暖和,晚上還可以做搭被!
4.風 波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1979年秋天,高二那年,有一天,班主任專門跑到教室説有人舉報學校,當時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舉報什麼事、什麼人、為什麼舉報,只是説學校非常生氣,要查找舉報的人,還讓同學們提供線索!當時的感覺是舉報人很有正義感,我很佩服這個人,我甚至還私底下認為是我的好朋友乾的!我的好朋友不承認,説我高看她了!
據老師分析,舉報人是學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舉報信上有“教齡”一詞,該詞很多年沒有人使用了,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詞!説到這裏老師回身在黑板上專門寫下“教齡”二字。那段時間這件事在學校鬧得沸沸揚揚、空氣異常緊張!最後不知道學校怎麼處理的,時間一長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5.教師生活
當時,三中教職員工中有正式教師也有代課教師,不管已經結婚成家還是單身老師,都住單身宿舍,在我們年級教室後面、女生宿舍前面,有兩排教職員工宿舍,結婚有家有孩子的兩間宿舍(好像只有兩家),單身的老師一人一間宿舍。房間裏一張牀,一張兩抽屜桌,一把木製椅子,一個木製衣櫥,一個臉盆架,一個掛衣架,好像連電風扇也沒有,唯一的電器可能就是手電筒和收音機。而且他們和學生一樣共同使用公共自來水和學校公廁!
我畢業那年,學校在原來的學校試驗田蓋起了平房,領導和有家室的員工住,其他仍然住在單身宿舍!
教職員工在小食堂打飯!家庭經濟條件再好的學生也不能到小食堂買飯,小食堂飯菜不會賣給學生!
6.師 恩
高一時,學習氛圍很好,紀律嚴明,王老師如同衣食父母,對自己的學生很是關愛。説實話,上了高中我一時不太適應,因為初中時學習比較輕鬆,成績也很好,而考取高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各個初中學校的佼佼者,儘管第一次期中考試我名列班級第九名,但依然學習壓力很大,覺得挺失落!
雖然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非常努力,期望很高,決心很大,但信心並不足。記得剛剛恢復高考後的頭幾年,全縣高中考入大中專院校的比例大概不到1/10,而大部分都在重點高中,平原三中升學率極低!所以到高二時同學們的學習勁頭大大減弱,紀律也鬆散了很多,有些同學甚至可以不去上課,尤其文理分科後,老師也不太好管理!
那時我特別希望張長順老師做我的班主任,雖然沒能如願以償,但張老師當了我的語文老師,我依然非常高興,希望能得到張老師的勉勵增強信心!畢業考試時的作文題《畢業之後》,40分的作文,老師給了我39分,我感覺這個分數是張老師對我——作為一個女孩子對夢想追求的執着和不改初心、永不言棄的信念(現在想想那只是初生牛犢的幾分青澀)所給予的極大鼓勵和讚許!
離開三中以後的幾年,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後,我回老家時也去母校看過張長順老師和王洪明老師,還在老師家裏吃過飯。
王洪明老師的愛人和孩子一直在老家,他一直住在宿舍,所以自己基本不做飯,一是忙於教學沒有時間,二是宿舍根本不具備做飯的條件,其實那時在我的印象里老師們基本都是在小食堂打飯。有一次,我去看望王老師,他專門讓一個男同學去街上買了豬肉和韭菜,王老師在他簡陋的宿舍裏好一番忙活,擇菜、和麪、剁肉、切餡兒、包餃子,我給他打下手。飯後王老師突然哈哈大笑,説:調餡兒時忘了放油——我説餃子怎麼不香呢!我們也跟着笑了起來!
張老師家的飯菜很是豐富,都是師母下廚。記得有一次遇到好幾個同學也去看望張老師,我們一起在那裏吃的飯。雖然當時只有十幾歲,但深刻感受到師母的賢惠和對張老師工作的支持!
那時腦子裏有個誤區,認為帶東西很世俗,所以從未給老師買過任何物品!現在想想是多麼幼稚,最起碼的人情世故都不懂!儘管太遲了,我還是要在這裏深情地説一聲——感恩老師、感恩師母!
打開塵封四十年的記憶,對三中的記憶是零散的,有的記憶猶新,有的模糊,有些畫面依稀在腦海。儘管只有兩年,對人生而言極其重要,工作後用到的很多基礎知識都是高中的底子。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恩師的教誨終生難忘!
作者:茶水
(老三中高中九級)
寫於2021.10.24
圖片來自網絡
壹點號 一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