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木子】
6月1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示了18個新職業,其中,“家庭教育指導師”衝上微博熱搜。在民眾熱議之時,培訓機構也在摩拳擦掌——它們躲在包裝精美的層層陷阱背後,迫不及待地期待培育和收割韭菜了。
筆者以“求職者”、“陷入育兒困境的家長”等身份,線上線下探訪多家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師考證培訓的機構,並就培訓機構的話術模式採訪了行業專家,雖只窺探到亂象的冰山一角,但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01
因疫情居家隔離及“雙減”政策落地,青少年居家時間延長,家長育兒困惑及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在《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以後,“家庭教育指導師”變得異常火爆。
與此同時,名為“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考證生意,和打着“為家庭賦能”旗號實則誤人子弟的注水指導師們,也在資本逐利下野蠻生長。
家庭教育指導師,是指從事家庭教育知識傳授、家庭教育指導諮詢、家庭教育活動組織等的人員。他們通過教育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家庭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矯治錯誤的家庭教育、為監護人賦能及加強家校共育等。
《家庭教育促進法》頒佈僅半年,“家庭教育指導師”相關的百度搜索已高達3000萬條;查詢關鍵詞,大量考證培訓機構的廣告鏈接及自媒體軟廣,穩穩佔據了C位,正規媒體關於政策的解讀及新興職業的防詐提醒,均在不起眼的角落。
2022年堪稱“史上最難畢業季”,共有1076萬應屆生求職。同時,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家長數量近5億,半數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這兩個羣體,恰好是教培機構本輪集中圍獵的對象。
首先,培訓機構在宣傳時均對市場前景作出了預測,稱“我國有1.9億人需要家庭教育及心理諮詢指導,國家未來幾年將招募約300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並告訴求職者,“指導師年收入最高可達50萬元”,“若同時考取心理諮詢師證件,雙證在手、自由從業,時薪也可達150-600元”。培訓機構描繪的美好職業前景,吸引了不少人,花費2000-6000元參與培訓的在校大學生及求職者並非少數。
當筆者詢問機構考核證書是否得到國家認可時,多家註冊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機構展示了學員證書——不同的技能證書蓋着不同的紅章,均有着看似權威及高大上的發證機關——“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及教育標準化研究所”、“中國職業人才測評中心”、“中國國家培訓網”等。
更有全國知名連鎖大機構,出具了所謂“共青團中央”授權頒發的“中國青少年研究會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在筆者來不及追問時,名為“老師”實為銷售的工作人員開始口若懸河,理論及案例説得頭頭是道,有時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對諮詢者進行“車輪戰”。
為了求證,筆者聯繫了該連鎖機構宣稱的“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北京工作人員,得知該組織實為“從事青少年研究、青年運動歷史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社會各界熱心青少年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稱在家庭教育賦能方面可為家長提供付費諮詢,並非培訓機構宣傳的“國家認可、全國通用、含金量最高”的人社部證書,與共青團中央及各級政府部門更談不上任何關聯。
求職季的場景 新華社資料圖
02
那麼,目前社會上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都是“騙子”、“智商税”嗎?
並不是。
實際上,得到國家認證並承接着政府項目的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實屬鳳毛麟角的稀缺人才。以國家心理諮詢師為例,在真正權威的CPS臨牀心理註冊系統(中國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中,截至2021年1月31日,該系統全體註冊人員2520人,正在倫理公示期的1096人,由高校和醫院統籌運營政府項目。
在《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之前,國家就解決人才缺口問題,已經進行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具備條件的城市設置CPS督導點,進行人才培養和實踐;再如在多個城市試點,由婦聯、民政局、社工辦聯合高校免費提供“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現代服務業高級研修班”等;各地未保中心也以政府購買形勢,聘用專業心理諮詢師、督導師為民政特困羣體和社會大眾提供服務;甚至個別地區因缺乏穩定的外聘人才,公檢法人員不得不在本職工作之外,另外考取相關資質證書、身兼數職。
在需求和供給脱節、又缺乏相關標準的探索期,調動更多民間力量參與本應是件好事。因此,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中國國家培訓網等單位也曾經為了彌補人口缺口,面向社會大眾提供過培訓指導服務。
但龐大的基數便是龐大的市場潛力,在國家對應法規細則尚未正式出台前,資本或腐敗便見縫插針地盯上了這片新開墾、監管難以着力的韭菜田。
在注意到亂象後,2022年1月14日及20日,中國國家培訓網在官網首頁發佈聲明,稱近期一些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師”相關培訓,在進行網絡媒體宣傳時盜用“中國國家培訓網”名稱和品牌,誇大證書效力為上崗必備等,並稱將進行渠道整頓。
3月17日,國培網再次公告“家庭教育指導師項目”全部停止招生。同時,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等,也相繼在官網發佈相關聲明。
一位CPS註冊督導專家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市面上這些培訓機構給學員頒發的培訓證書,均得不到業界認可,都是智商税罷了”。
總而言之,諸多教培機構的證件僅代表學員參與了相關知識培訓並獲得一張該機構的“獎狀”,而它和“入行敲門磚”、“從業資格證”沒有半毛錢關係。舉個例子,就好比您在蘇神同款賽道跑了100m,帶您入場、教您跑步姿勢的“黃牛”,為您頒發了一張“中國田徑隊奧運百米決賽培訓體驗證”。
03
但是,在本次調查中,也確有機構學員“飛昇”進入相關領域,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來自江蘇一家培訓機構的董老師對我説,上課認真、考試合格的優秀學員,他們會“推薦到企業、社區、學校合作的心理諮詢平台或存在需求的家庭”,真的如此嗎?
我們首先來説與學校社區等合作的心理諮詢機構。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政府民政部門聘用的心理諮詢師、家庭指導師還是進駐媒體或大平台的專家,均持有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資質,心理治療和家庭諮詢等從業資格。即使是在人才缺口較大的當下,部分服務點或私企聘用的准入門檻會相對放寬,但也對相關人員的學歷和專業提出了相關要求(醫學、心理學、師範類、管理學等)。
“心理諮詢師/治療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要正確地履行專業職責,遵循相關的倫理學原則,正確處理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兩難倫理問題。”
一位國家聘用、就職於某市未保中心的心理諮詢師告訴我,即使學歷專業、社會履歷等“硬件”符合,業內也會對從業者的倫理道德等“軟件”進行長期考察、逐年考核,並非培新機構所説的“低門檻”。
心理諮詢師通過熱線為求助者提供心理疏導 新華社資料圖
如果遇到符合條件、具備行業知識,經過CPS督導點/民政局聘用社會服務機構/高校等培訓的社會人士,最初也只能在機構內以志願者身份進行資料整理、參與公益活動等基礎工作。“絕不可能讓志願者和實習生接觸到具體求助者或者家庭。”專家説,“畢竟幫助他人脱離心理或教育困境,是一份對個體對社會影響都很深遠的工作。”
2021年,全國首個涉訴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站在四川瀘州敍永縣法院少審庭掛牌成立,14名家庭教育指導員受聘上崗。這14名指導師,由法官、國家心理諮詢師、社工以及民政、婦聯、關工委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且均為相關領域的佼佼者。而想靠培訓機構的證書進入此類心理服務中心,可謂天方夜譚。
那麼,機構承諾的“推薦優秀學員為存在養育困惑的家庭提供諮詢服務”又是如何做到的?這正是“兩頭騙”的典型伎倆——將完成培訓的學員包裝成“專家”輸入市場。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4月,北京的曹女士忽然得知長期在自家做保潔的大姐,竟是“高人”:除了保潔工作,這位大姐週末還得去別的家庭進行“教育指導”。而據曹女士講述,這位“指導師”只有初中學歷,僅上過數次網課考了2次試,便能進入願為孩子“提前搶跑”支付不菲花銷的家庭、為孩子“科學賦能”,這實在令人震驚。
培訓機構“老師”更是告知筆者,筆者的學歷和專業可直接報名最高等級的高級家庭指導師,僅需通過培訓學習及“包過”考試(且承諾2年內沒通過也不再次收費),即可“持證上崗”。
而從機構提供的培訓課程來看,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不僅包括親子溝通,也包括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維護、戀愛擇偶、夫妻關係等內容。難以想象,若一些極端人員通過考核,由培訓機構推薦進而混入本就困惑迷茫的求助家庭,將會引發多少蝴蝶效應?
反映教育焦慮的電視劇《小歡喜》 劇照
一位受訪專家以自身經歷為我“掃雷”:“一位有強烈本行業就業意願的求助者來諮詢我,我看他各方面條件不錯,便將他推薦到正經八百的國家高級別督導點進行學習培訓。他認真參與了幾十個課時的培訓,並順利拿到了該督導點本輪培訓的證書。”
誰知,對方在拿到蓋有該督導點鋼印的培訓證書後,對外宣稱自己是該督導機構的專家,以此牟利。
心理專家哭笑不得地對我説:“一方面是巨大缺口需要挖掘民間人才,一方面督導點也沒精力一個個查證學員是否拿着培訓證書在外面掛羊頭賣狗肉,這太難搞了。”
04
新興職業的誕生,背後是公眾的巨大需求和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隨之而來的是資本逐利下的層層陷阱。部分資本瞅準市場契機,一方面用“職業前景”、“低門檻的報考條件”及“包過”的考試,忽悠求職者參加七拼八湊的培訓、提供一張偽裝成“從業資格證”的“參與培訓證”;另一方面又大肆包裝、大打廣告、形成灰色產業鏈,將那些名不副實的“注水專家”推銷給需要真正解決問題的民眾。
面對民眾的需求,不少地方的家庭教育指導已由學校或公益機構承接,比如很多學校定期開設“家長課堂”,邀請專業家庭教育工作者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也有一些公檢法機構開展特殊夏令營,免費為出現不良行為或養育錯誤的親子/家庭提供心理矯治、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筆者以收到機構傳單、想報名為由,撥打了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發佈的防詐騙電話,又以應屆生有此方面職業規劃的説法諮詢了行業專家,得到的答覆大同小異:不僅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考試,還有健康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等新興職業目前魚龍混雜,資本包裝得很多業內人士都難以參透。工作人員及專家個人建議,若有這方面的求職規劃,可在政府公眾號平台自主學習的同時,靜候一年半載,相信相關職能部門很快會出台政策法規。據悉,人社部也在會同其他職能部門,打擊整頓培訓亂象,指導培訓機構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開展培訓,按照有關規定頒發證書,促進家庭教育指導等領域健康有序發展。
6月,人社部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經評估論證、書面徵求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意見等程序,最終確立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等18個新興職業的職業屬性、界定和工作任務。這意味着修改完善後,“家庭教育指導師”將被正式納入新版的《職業分類大典》。
讓我們擦亮眼睛、靜候佳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