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馮軍福 史曉琪
5月23日,2021年河南省暨鄭州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啓動儀式在鄭州舉行,如何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引起與會人員廣泛討論。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職業教育?河南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又在哪裏?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進院校、訪師生、探路徑。
“大體格”不等於“強體能”
我省共有職業院校512所、在校生268.38萬人,年均完成各類職業培訓300萬人次……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我省職業教育總體規模和校均規模均居全國首位,“職教大省”名副其實。
“2008年以來,我省成為省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先後實施了兩期職業教育攻堅計劃,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實現了跨越性發展,這為我省培養更多‘能工巧匠’打下了堅實基礎。”省教育廳職成教處處長秦劍臣説。
然而,在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最新發布的“GDI高職高專排行TOP1000榜(2021)”中,從競爭力上榜院校所在地區看,我省排在第五位,位居江蘇、廣東、山東、湖北之後。
業內人士認為,這説明我省職業教育雖然“體格”大,但“體能”還有提升空間。如何把規模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成為我省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命題。
“有技能”也可以“有學歷”
一直以來,不少人把職業教育看作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屬品”,流傳着“考不上高中去讀中職,考不上本科去讀高職”的説法。但是,走進位於周口的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全國首批、我省唯一的本科職業教育試點高校,很多人的看法會改變。
近日,記者走進該校機電工程學院實訓中心,便看到2020級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何濱洪手拿遙控器,練習操縱機械臂。抓取、碼放、噴塗……隨着機械臂流暢的操作,一項課堂作業很快完成。
何濱洪説自己從小就對機械特別感興趣,所以高考那年就報考了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在這裏,他不僅能學到職業技能,還可以拿到本科學歷。
“未來的‘能工巧匠’,不僅要有職業技術技能,還應具備相應的科學文化素養。”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副校長許德寬説。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推動職普融通。“職普融通”,通俗地説,就是職業教育也可以拿到本科學歷。制定這樣的改革舉措,為的正是解決“有技能沒學歷”的痛點。
“好就業”更得“就好業”
每到畢業季,職業院校畢業生的高就業率總是讓人振奮。但數據好看的背後,與之並不匹配的就業質量也一直困擾職業教育發展。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李福勝説,學校培養的鐵路專業技術人才,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很多學生沒畢業就已經被企業“搶”走了。
他認為,人崗不匹配的癥結出在辦學方與勞動力市場的脱節上。院校對用人單位的需求不夠了解,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往往“慢半拍”;而用人單位對院校人才的培養參與度不夠,只想着畢業時去挖人。
“人們對職業教育的期待從‘好就業’轉向‘就好業’,意味着對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李福勝説。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課程設置,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讓學生身懷多技;河南科技職業大學把“病房”搬進校園,建起“模擬病房”,為解決“進不去、看不見”的職業教育實訓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可以預見,隨着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未來將有更多人認可職業教育、主動選擇職業教育,我省也將湧現更多“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