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徐明這輩子是無法忘記的。那一天,他第一次踏進位於南山路的上海墨廠的大門。“廠子居然隱身在弄堂裏。外頭牆身斑駁,踏進去第一感覺很糟糕,那是白天,廠子不大,整個環境黑黢黢、空落落的,地上的灰塵積了半寸,一共就十幾個人,我的心咯噔一下,涼了半截。”
在這之前,徐明是寶鋼集團熱處理車間的作業長,管着三四百號人,生產經驗豐富,管理能力很強。由於集團分流,他的職業軌跡發生變化。一份簡歷、一個陌生的電話,把他帶到了曹素功。於是,這個百年老字號的命運與他的命運綁在了一起。
作為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墨廠廠長,徐明讓一度瀕危的百年老字號如今完成了許多令人欣慰的轉變。
想走的時候,他被這些“寶貝”擊中心頭
打電話給他的,是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弘。“杜總的意圖很明確,希望我的加入可以儘快恢復墨汁與墨錠的生產線。面談時,瞭解了一些基本工序和製作工藝後,鬼使神差,我誇了海口,兩週內恢復生產。”
本來以為,憑多年一線重工業生產經驗,區區墨廠不在話下。現實卻讓徐明吃了一驚。
2008年,曹素功生產狀況已經大幅度滑坡。墨汁的生產量是60噸,墨錠是1噸。而人員結構老化,這十來個人,沒有一個年齡小於50歲,墨汁生產線上已經沒有工人,墨錠生產線上只有一兩個老師傅在勉強維持。
事實上,曹素功在上世紀90年代曾跌倒過,出現過大面積墨汁發臭的現象,質量被書畫家所詬病,儘管後來做了很大努力,聲譽也不是一兩天可以挽回的。
“的確,當時拔腿想走,但是,有一樁事,硬生生拖住了我的腳步。”
拖住徐明,讓他心甘情願留在曹素功的,是墨錠的模具,也就是墨模。
精良的墨,是文人珍藏的工藝美術品。制墨成型需要模具,雕制墨模需要長於書畫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中一直傳承定製墨的傳統,每一副墨錠的背後,都是一樁樁文人雅事。
“墨錠的圖案由畫家畫,字由書法家寫,墨模由雕刻家刻,墨由墨廠製作,所以墨錠是集合四大家的合作結晶。而其上的圖案、文字本身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徐明看到的是塵封在曹素功儲藏室裏、齊齊堆放的一萬多塊墨模,他隨手拿起一塊,驚出一頭汗來。他手裏拿着的,居然是曹素功制墨史上極為有名的一套墨《御園圖》。
乾隆年間,曹素功派人到北京,根據圓明園的場景去繪畫,一共繪畫了45幅畫,然後根據這45幅畫再去制墨,就製作了在中國近代模式上非常有名的一套墨,就叫做《御園圖》,一共有45錠墨,每一錠墨都反映了圓明園的一個場景。圓明園已被一把火燒光了,但是這些場景卻留在了曹素功的墨錠上。
再看過去,徐明的眼中出現了梅蘭芳等名人墨模。身邊有人介紹,上世紀三十年代,梅蘭芳與吳昌碩等海派書畫大師交往甚密。受他們的影響,去美國紐約演出前,梅蘭芳向曹素功定製了一批墨錠,一套四錠,刻有梅蘭芳親筆所繪的梅花和書法,作為禮品送給大洋彼岸的粉絲。
一時間,徐明被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擊中了。他忽然意識到,這是曹素功最大的一筆財富,他今後要做的是,傳承和保護這筆財富。
“300多年來,曹素功積累的各種明清與近代木刻墨模共有萬餘付,並按種類分存在儲藏室中,而目前最早的墨模則是明代程君房的墨模,已成為上海市非遺保護的典型。”徐明決定留在曹素功。
曹素功的產品分成墨汁和墨錠兩條生產線。他從墨汁開始學起,學了兩週。一個月後,墨汁生產線恢復。與此同時,他開始學做墨錠。
事實上,徐明出現在曹素功面臨困境、急需止跌反彈的時候,是企業選擇了他,他也選擇了自己的另一種人生。
手上留下一輩子洗不掉的印記
學藝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徐明記得,墨錠師傅李光雨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古法制墨工藝,整天和油煙混在一起,身上到處都是墨。師傅説,洗澡的時候,塗了肥皂,要在皮膚上輕輕地揉搓,這樣不會使油煙浸入毛孔。”
2008年4月,徐明開始跟着師傅學做曹素功墨錠,學習的時間很古怪,是凌晨四點一直到早上八點。
凌晨四點這個時刻,是師傅定下的規矩。師傅李光雨,上海非遺大師,是曹素功第14代制墨傳人,17歲時學徒,養成了這個習慣,一輩子不改,也以此要求徒弟;而早上八點以後,徐明要開始另一份工作——曹素功墨汁生產,一直要做到下午四點結束。
徐明還有一個授業師傅,是國家級非遺大師、曹素功第14代傳人魯建慶。魯師傅説過,一塊好墨,要有四個特點,“黑如漆,堅如玉,面如鏡,聲如磬”。
制墨是口傳心授的技藝,從來未曾改變。徐明説,所有的步驟,都需要手工操作,只有這樣才能製作出上乘的墨錠。而這樣的技藝,並非工業就能替代的。
古法工藝,墨錠製作分為煉煙、蒸膠、和料、制墨、翻晾、描金等多個步驟。這些步驟中,每一步,都是一次考驗。考驗的是耐心、專注、還有工匠的良心。
拿蒸膠來説,就是將固體動物膠和水化開,形成制墨所需的液態膠。曹素功蒸膠工藝的絕活是:一看料,二掐時,三觀泡。火候控制是關鍵,膠到什麼程度,膠液流動性如何,拉出怎樣的絲狀,都要考量;和料,是油煙和膠的均勻、充分融合,形成墨胚,輔助材料是多種中草藥。曹素功的墨錠,煙與膠的配比是七比三,膠為輕膠,不滯筆。
徐明説,和料要用耳朵聽,聽到攪拌聲不再刺耳,齒輪運轉柔和,大功可以告成。
制墨是最為核心的工藝。有制墨名諺“輕膠十萬杵”,這是製成優質墨錠所需要的獨特工藝,使用七八斤的銀錘反覆捶打,直至把墨胚捶打成細糯均勻的狀態,錘打得越多,墨胚就越滋潤。工匠們一手持錘,一手搓汰,將墨胚揉搓成條,再放進石楠木的墨模裏精壓成型。
制墨,最難以忍受的,一是髒,二是枯燥。徐明的手上,有這輩子估計都難以去掉的斑斑墨點;就幾道工序,反反覆覆,不厭其煩。“我常和徒弟説,一定要耐住寂寞。手藝活兒,失傳得很快,但是一旦擁有了,考驗的就是靜氣、耐心和良心,尤其是良心。歷代曹素功,都是講良心的,手藝人丟了良心,也就丟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事實上,在徐明的任上,完成了許多令人欣慰的轉變。
墨汁年生產,從2008年的60噸,到現在的4、500噸;墨錠年生產,從2008年時的1噸,到現在的5噸。
在墨汁的種類上,增加了特黑、漆煙、精細濃縮、書畫等多款,在墨錠的創新上,恢復了定製工藝,創作出《世博》等主題墨錠多款。更讓徐明有點驕傲的是,廠裏工人的年齡,從2008年的五六十歲,降低為現在的三四十歲,還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年輕人就是活力,這就是一家老字號復興的動力。”
2018年,作為曹素功第15代傳人,徐明被評為中國文房四寶制墨藝術大師。
2021年3月,“曹素功墨”將與“周虎臣筆”一同搬遷,據徐明透露,新址將集生產、展示、旅遊、研究等功能為一體,所有手工製作的過程都將透明可視。“我們正逐步在做墨模的整理工作,配以拓片文字,挖掘其中深邃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待進入更深入的相關研究階段。”徐明説,到時候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好的參觀觀賞體驗,讓他們學習到文房四寶中筆、墨的製作,體會中國人真正的文墨與文心。
欄目主編:唐燁 文字編輯:唐燁
來源:作者:業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