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是杜甫生命中重要的一個人,戰功赫赫,卻遭後人詬病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經典

一代詩聖杜甫,漂泊一生,仕途坎坷。在他生活潦倒的時候,主要是靠朋友接濟度日。嚴武,是杜甫一生中除了李白、高適以外,最好的朋友之一。

在杜甫生活艱辛的時候,嚴武給了他很多的幫助,還為杜甫安排在自己幕府中工作。然而,杜甫卻只做了半年就辭職了。

他們之間都發生了什麼事呢?為何當時的一代名將,戰功赫赫,後人卻評價不高?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生命中重要的一個人,嚴武。

嚴武的身世?

嚴武與杜甫兩家是世交。他的父親嚴挺之曾任中書侍郎,和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同朝為官。

生為一個武將,嚴武卻很喜歡寫詩,更是欣賞杜甫的才學。杜甫比嚴武大14歲,在嚴武眼裏,杜甫是大師級的存在。於是經常與杜甫切磋詩句,以詩歌唱和。在《全唐詩》中收錄了6首嚴武的詩。杜甫曾稱讚嚴詩,“詩清立意新”。

然而,他與杜甫的區別就是仕途生涯非常順利,可謂是節節高升。

20歲時,嚴武因為父親的關係萌調為太原府參軍,後來官至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亂爆發以後,作為一個武將,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

後來,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率兵西征,擊破吐蕃軍七萬餘眾,收復失地,安定了蜀地。

杜甫與嚴武同朝

我們先來捋一下杜甫的短暫官宦生涯

杜甫的官宦生涯非常的坎坷,雖然有着聰明早慧的資本,以及懷有“致君堯舜上”的宏大抱負。但卻生不逢時,在長安困頓十多年,衣食無着,直到44歲仍是功業無成。

或許是靠着孃舅的關係,杜甫終於在44歲這年冬天,謀到了一個在京城掌管兵器仗和門禁鎖鑰的小官,然而,這個時間非常短暫,兩個月後就發生了安史之亂,很快兩京淪陷,唐玄宗狼狽而逃,朝廷百官盡散。

很快,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史稱肅宗。杜甫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前去投奔,結果途中被叛軍截獲,押解到長安。在長安困守九個月後,終於找到機會逃跑。

憑着報效國家的一片赤誠之心,他終於見到了唐肅宗。肅宗封他一個左拾遺。

而這時,嚴武也因為伴隨唐肅宗入京有功,被授予給事中,伴隨肅宗左右。於是,杜甫與嚴武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同朝為官。

這個拾遺工作簡單,主要是在皇帝身邊,負責提醒皇帝,是不是忘記什麼事情了,也就是挑皇帝的毛病。

但是,這個工作危險係數也非常大,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不好猜,一不小心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其中我們熟悉的大詩人白居易、元稹也都曾做過拾遺,白居易就曾因為進言不當而被貶。

杜甫也是一樣,他也是一個很沒有眼力見兒的人。

唐肅宗是自行稱帝,沒有事先得到玄宗的旨意,因此對玄宗派來的人多有敵意。而宰相房琯就是玄宗那邊派來的宰相,肅宗一直對房琯心懷不滿,想借機除掉他。

而杜甫卻看不出來,而且還總想盡自己拾遺職責,結果不但救不了房琯,還把自己搭進去了。從此肅宗對杜甫不再信任,找機會把他打發到華州去做司功參軍。也就是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雜事。

杜甫在華州幹了一年,這一年,他看到兵荒馬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和困頓的生活現狀,實在是看不到前途,於是,他辭官西去。

滿打滿算,他的官宦生涯就兩年零三個月左右。

杜甫與嚴武在成都

公元759年,辭官以後,杜甫舉家遷到了蜀中,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雖然萬里做客,漂泊西南,但在蜀中這段時間是他人生中相對安逸的生活。

因為他得到了好友的接濟和照顧,幫助他度過了生活難關。得以使他能夠安心創作,迎來了他的創作高峯,也為我們現在能夠見到他的大量優秀作品提供了基礎。這些給予他幫助的有高適,軍閥柏茂琳,以及嚴武。

公元761年,嚴武被任命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官高權大。

嚴武主政成都後,在生活上給了杜甫很大的幫助,時不時的就給他送來酒肉。並且還資助杜甫將草堂擴充至有竹一頃有餘。期間,嚴武還多次勸杜甫出來做官,而杜甫都婉言謝絕了。

第二年,公元762年,7月,嚴武被召入朝,負責監修玄宗,肅宗陵墓,高適繼任成都尹。杜甫送嚴武一直到了綿州。

這時候,成都發生了叛亂。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嚴武前腳剛走,他的手下徐知道便開始竊據成都造反。他勾結邛州羌兵,阻塞交通。使杜甫不能返回成都,嚴武不能返回長安。直到一個月後,高適大破徐知道,嚴武才得以回京。

杜甫入嚴武幕府

回京後,在監修二帝陵墓的工作中,嚴武表現的非常出色,展現了他的魄力,得到了唐代宗的肯定,被升任為太子賓客兼御史大夫。

誰知,嚴武在京城還沒有待上一年,這時候成都又出事了。

吐蕃數次犯蜀,致使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維州、保州等地相繼失陷,長安受到了威脅。而繼任的成都尹高適,由於勢單力孤,難以抵擋吐蕃,向朝廷發出求助。

公元764年3月,朝廷再次任命嚴武為成都尹以及劍南節度使,第三次入蜀。又要回成都了,嚴武一直記掛着好友杜甫,於是寫信相邀,請杜甫出山相助。

而在這三年裏,杜甫一直奔走於梓州與閬州之間。他即想念自己的草堂,想着要除雜草,重整庭院,想着家犬,想着鄰居。同時,他又時刻關心國家局勢。

當他聽説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縊,唐軍收復了河南、河北等地,持續7年多的“安史之亂”就要結束了,喜極而泣。欣喜之餘,他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於是,嚴武拋給他的橄欖枝,他欣然接受了。他答應了嚴武的請求,於是攜家返回了成都草堂。

公元764年六月,嚴武向朝廷舉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於是杜甫就做了嚴武的參謀,這也是為啥後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

什麼是賜緋魚袋呢?

緋魚袋是緋衣和魚符袋。緋衣是唐朝時期官員的品服,顏色為紅色。魚袋是唐朝官員身份的象徵,不同品級佩戴不同魚袋,只有五品以上才有資格佩魚符袋。

本來,對於幕府中的幕僚不是國家的公務員,沒有官職和品級的。但是嚴武卻破例為杜甫爭取,一方面説明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也説明了嚴武對杜甫的重視和尊敬。

杜甫半年後辭職?

按理説,杜甫在嚴武幕府裏工作,應該算是不錯的選擇了。一方面,全家不用整天忍飢挨餓了,而且還能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願望,豈不是很好嗎?

誰知,杜甫在嚴武幕府只幹了半年,就主動辭職了。

原因是什麼呢?在杜甫的詩中,我們大概也可以看出端倪。公元764年秋,杜甫做了一首《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平地專欹倒,分曹失異同。

……

束縛酬知己,蹉跎效小忠。周防期稍稍,太簡遂匆匆。

曉入朱扉啓,昏歸畫角終。不成尋別業,未敢息微躬。

詩中洋洋灑灑,寫了200多字,將自己的心思剖露給嚴武,從中可以看出杜甫在幕府工作中的不開心和離開的決心。

1 體力不支,心有餘力不足

杜甫進入幕府的時候,已經53歲了,加上他身體近況不好,“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恐怕得了不少病,對於應付幕府中的工作有些心有餘力不足。

2 不能適應約束的生活

“曉入朱扉啓,昏歸畫角終。” 幕府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對杜甫來説太過約束。“信然龜觸網,直作鳥窺籠。”他感覺自己就像一隻進了籠子的小鳥,既不能展翅飛翔,也不能放聲歌唱。這種失去自由的生活與杜甫的性格相矛盾。

3 同事相處不順

另外,在這半年的工作中,他與其他同事相處的也不是很和睦。“平地專欹倒,分曹失異同。”由於年齡的差異,經歷的不同,大家在很多問題上自然看法不同,所以經常會有分歧。

4 與嚴武關係不適

杜甫與嚴武的特殊關係,他們兩人本來是好友,是平等的關係,加上杜甫年長嚴武14歲,又非常有才,嚴武以前一直對杜甫尊敬有加。

然而,杜甫進入幕府以後,成為嚴武的下級。昔日的好友,如今成了老闆與員工,這樣的事情在現在也有很多的例子,最後關係都搞不好。

所以杜甫考慮再三,決定辭職,而嚴武也同意了。公元765年春天,杜甫正式離開嚴武的幕府。誰知,同年的四月,嚴武突然患病,死於成都,當時只有40歲。

後世對嚴武的評價?

嚴武在世時,對朝廷做了很大的貢獻,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三次入蜀,屢次平定叛亂,擊退吐蕃入侵。

但後世很多評論家,對他的評論都不高。比如,五代時期政治家劉昫(xù)説,“雖有周、孔之才,不足稱也,況狂夫乎!”

什麼原因呢?這可能要從嚴武的性格説起

《新唐書》記載:嚴武八歲的時候,看到母親整天哭哭啼啼,以淚洗面。於是就問母親為什麼哭。於是他的母親跟他説,她自己年老色衰,以致他的父親對她非常冷淡,而特別寵愛新納的小妾。

嚴武聽了以後,氣憤不已。於是他趁小妾睡覺之時,闖進她的屋中,用鐵錐將小妾打死,將腦袋打爛。府裏的傭人都看到了事情的經過,他們擔心嚴武的父親會懲罰嚴武,於是對嚴武的父親撒謊説,“公子與小妾鬧着玩,不小心誤傷的。”

嚴武不顧傭人的袒護,對他的父親直言,“大丈夫敢作敢當,是我故意殺死她的。為什麼要殺她,我是為了您。作為一個大臣,您怎麼可以厚待小妾而輕視正室呢?”

嚴武的父親一聽,居然樂了,“這才是我嚴挺之的兒子呀。”

對於小妾無辜喪命,一家人居然沒有一點兒憐憫之心,看完令我不覺心生膽顫。也許有人會説,在那個年代,小妾,傭人都是主子的私有財產,可以自行處置。

但是我覺得沒有一點兒悲憫之心的人,就如同猛獸一般,在他身邊非常危險,這也難怪後世之人對他如此評價。

寫在最後???

不管嚴武對於別人做了什麼事情,但是他確實是一個人才,為朝廷做了很大的貢獻。他也確實是杜甫生命中重要的人,在杜甫住在茅草房子裏面,沒有飯吃的時候,給與了他很大的幫助。

他的離世,也使杜甫對成都不再眷戀,心灰意冷。以致杜甫發出“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感傷,離開了成都。

#歷史趣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