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60年代末期蘇聯在遠東地區屯兵百萬的問題。今天,我們聊聊70年代末期,盟友越南遭遇大規模進攻以後,蘇聯為何沒有直接出兵增援的問題。認真的説,當年的戰爭爆發以後,擁有400多萬軍隊的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越南呢?其實,蘇聯很想幫忙,但是蘇聯需要考慮的利益太大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首先,我們聊聊蘇聯和越南的關係變化。從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越南先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例如抗法戰爭、抗美戰爭等等。在50年代,除了援助了一些二戰期間的老舊武器之外,蘇聯幾乎沒有給予越南任何援助,雙方雖然屬於同一陣營,但關係並不算非常好。蘇聯的國力有限,50年代,還不想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
在50年代的一系列衝突和局部戰爭中,蘇聯一直避免直接參與。但是在60年代初期,美國直接出兵越南以後,隨着蘇聯國力的增長,蘇聯認為可以利用戰爭進一步消耗美國的國力,同時起到牽制美國的作用,有利於蘇聯在歐洲中部地區的陣營對抗中,爭取更大的主動。當然,蘇聯此舉也有和東亞鄰國爭奪越南的意思。因此,從1965年,蘇聯開始大規模援助越南,由於援助規模巨大,越南開始在各個方面倒向蘇聯。在蘇聯與鄰國出現嚴重矛盾的時候,越南明顯拉偏架,稱呼蘇聯為“第二故鄉。”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從60年代到70年代,長期的戰爭讓美國焦頭爛額。美國的戰略核心在歐洲,不能在亞洲投入太多的力量。1973年,美國從越南各地全面撤軍。僅僅2年時間,越南軍隊大舉南下,南越政權垮台,越南實現了南北統一。蘇聯援助越南的原因很多,首先,蘇聯一直計劃在東南亞地區擴大自己影響力。因為東南亞地區各國,基本上都是二戰之後才獨立的國家。一部分國家的局勢並不穩定,軍閥混戰不斷,局勢非常動盪。
蘇聯認為可以擴大東南亞的勢力,越南僅僅是開始的第一步,屬於蘇聯逐步南下的立足點。作為一個疆域世界第一的政權,蘇聯的領土橫跨歐亞大陸,超過了第二和第三的總和。但是,由於地緣的原因,蘇聯一直缺乏出海口,蘇聯一直渴望在印度洋上獲得出海口,可惜印度洋地區沿岸的各國,基本上都是美國的盟友或者半盟友。在短時間內,蘇聯根本無法直接獲得出海口。因此,蘇聯選擇了在在東南亞獲得支撐點,然後再進一步染指印度洋地區的計劃。1978年,蘇聯與越南簽署了協議,租用越南港口金蘭灣25年。金蘭灣屬於天然大港,能夠停泊2萬噸級的大型戰艦。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蘇聯租用了金蘭灣以後,太平洋艦隊抽調部分海軍艦艇,部署到了金蘭灣。對於蘇聯來説,這一步計劃非常有效,蘇聯艦隊出現在東南亞海域,具有封鎖馬六甲海峽的能力。一旦蘇聯與美國爆發戰爭,蘇聯能夠迅速切斷運輸線,這對於對蘇聯非常有利。當然,蘇聯大規模援助越南,也希望越南能夠起到戰略牽制的能力。蘇聯與自己的一個鄰國出現了嚴重的矛盾和衝突,雙方劍拔弩張,各自屯兵百萬。對方是一個擁有600萬軍隊的大國,全民枕戈待旦(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蘇聯沒有一點把握。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希望越南能夠牽制對方西南、華南的部分兵力。畢竟,此時的越南已經擁有了150多萬軍隊。後來,發展到了越南下手越狠、蘇聯援助越大的惡性循環。根據計算,蘇聯每年援助給越南的物資和武器,總價超過了20億美元,越南對蘇聯的依賴非常大。1978年11月,蘇聯與越南簽署了《蘇越友好互助條約》。在條約中規定,蘇聯向越南提供安全保護,如果越南遭遇了第三國進攻,蘇聯必須全力支援。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條約僅僅簽署了1個多月,越南出動20多萬軍隊,直接佔領了自己西部的兩個鄰國,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1979年春節剛過,30多萬軍隊開始進攻越南的北部地區。按照條約規定,此時的蘇聯必須全力增援,甚至是出兵。但是,蘇聯僅僅發表了警告和威脅,並且向越南繼續提供援助,但並沒有直接出兵的意思。蘇聯高層命令部署在金蘭灣的蘇聯艦隊按兵不動,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首先,蘇聯的戰略核心在東歐地區。
如果東歐陣營鬆動,蘇聯的整個戰略佈局就有崩潰的可能。因此,蘇聯除了在自己的東歐地區,駐紮了大量軍隊以外,在東歐各國也駐紮了大量的軍隊,而且基本上不會輕易調動。如果蘇聯軍隊直接增援,蘇聯需要繼續從東歐、中亞地區抽調兵力,從而造成東歐地區的兵力嚴重空虛。一旦美國等西方陣營趁虛而入,蘇聯的東歐戰略可能會全面瓦解,這是蘇聯不敢賭的。拿東歐八國中的任何一個,換取越南的安全,對於蘇聯來説,這是賠本的買賣。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第二,現代戰爭需要消耗大量的槍支彈藥、糧食、燃油等各種物資,蘇聯遠東地區並不生產這些物資,這些物資基本上需要從蘇聯東歐地區運往遠東地區。蘇聯東歐地區與遠東地區之間,只有1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能夠運輸,但運輸能力很有限。依靠這條鐵路供給軍隊所需要的各種物資,需要很長的時間準備。第三,蘇聯對於對方的實力非常忌憚,對方是一個擁有7億多總人口、將近600萬軍隊的大國。其中,300多萬軍隊部署在北方的一線、二線,面對這樣的對手,蘇聯擔心自己陷入全面戰爭。
第四,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兵力,根本不敢南下增援。60年代末期,由於局勢緊張,蘇聯把東歐、中亞的相當一部分兵力,部署到了遠東地區,從而出現了“蘇聯百萬大軍壓境”的局面。但是從7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已經陸陸續續把遠東地區的相當一部分兵力,調回了東歐和中亞地區。按照美國的情報透露,蘇聯在遠東地區,雖然部署了50多個坦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但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隊齊編滿員,其餘的部隊,都是嚴重缺編的空架子。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按照計算,蘇聯在遠東地區的駐軍實際數量,最多隻有賬面數字的一半左右。依靠幾十萬軍隊就敢南下增援?蘇聯自認還沒有這個本事。第五,時間進入1979年以後,蘇聯鄰國阿富汗的局勢已經越來越動盪。蘇聯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蘇聯高層開始商討出兵阿富汗的具體問題(1979年12月,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有精力出兵增援越南,畢竟是兩線作戰。第六,美國的一系列小動作讓蘇聯非常擔心。
因此,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牽制,蘇聯進行了口頭威脅和警告,但並沒有直接出兵。認真的説,在雙方對峙的將近10年時間裏,越南全國一直處於戰備狀態,直接影響了越南的經濟恢復。由於越南嚴重依賴蘇聯援助,大規模的援助,直接消耗了蘇聯的國力。到了80年代中期,自身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的蘇聯,停止了對越南的所有援助。隨後,越南開始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並且推出了革新開放政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77 字。

轉載請註明: 1979年,30多萬軍隊進攻越南,蘇聯為何沒有南下增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