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大業八年(612)楊廣第一次征討高句麗,發一百多萬大軍,結果一敗塗地。而這時,人民面對繁重的兵役與徭役,已經不堪重負。
在大業七年(611)備戰階段,自稱“長白山前知世郎”的山東農民王薄,帶領眾多忍無可忍的農民,唱着《無向遼東浪死歌》,揭開了農民起義的大幕。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各地的反叛勢力一夜之間就遍地開花,其中勢力較大的幾股有:劉霸道、孫安祖、高士達、張金稱、郝孝德以及後來大名鼎鼎的竇建德。
反叛勢力已經遍佈河北與山東的大部分地區,並且在急劇蔓延,而楊廣卻絲毫不以為意。決定二徵高句麗,這是因為第一次的失敗使楊廣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變得有些歇斯底里。清醒的大臣們紛紛勸阻,但楊廣聽不進去。大業九年(613),楊廣再次發佈總動員令,徵集天下兵於涿郡。繼續攻打高句麗。
大業九年四月,楊廣親率大軍度過遼水,這次楊廣抱着必勝的心理,派出四路大軍,陸地三路,海上一路,目標直指平壤。正在戰事膠着之時忽然傳來了禮部尚書楊玄感叛亂的消息,而與楊玄感交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嚇得叛逃高句麗。
氣急敗壞的楊廣下令全軍撤退,給敵人留下了堆積如山的軍械與糧草。那麼為何各地農民紛紛造反楊廣熟視無睹,而楊玄感一造反楊廣就馬上撤軍呢?
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楊廣劇照
第一、楊廣擔心後路被切斷。
楊玄感是已故的隋朝功臣楊素之子。因父親的功勞被任命為禮部尚書。由於楊素位高權重,立下不賞之功,怕被楊廣滅族,所以有病不醫,含恨而終。楊玄感心裏一直耿耿於懷,他依仗父親給他留下的人脈資源廣交深結,拉幫結黨,想尋機作亂。
二徵高句麗,楊廣派他在黎陽督運軍需,他認為機會到來,便召集運糧民夫與船伕八千餘人,以“主上無得,起兵以救萬民”的口號起兵造反,人數迅速發展到十萬人。
此時楊廣擔心,如果楊玄感從黎陽發兵北上,封鎖遼西走廊,那麼唯一的歸途就被切斷,如果高句麗從背後發起攻擊的話,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楊廣抓緊時間,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撤軍,搶佔遼西走廊。這與李密給楊玄感出的上策如出一轍。李密能想到,楊廣當然也想得到。而楊玄感雖然敢造反,卻沒敢依李密的上策行事,錯過了成大事的好機會。
第二、楊廣相信貴族的號召力,不相信泥腿子能成事。
囿於封建帝王思想,楊廣不相信一幫泥腿子農民可以推翻他的政權,所以農民起義再多楊廣也認為只是幾個打家劫舍的土匪,不足為患。而楊玄感則不同,是標準的貴族,楊素門生故吏遍天下,楊玄感也為官多年,其號召力是巨大的。
古代社會,歷來是門閥政治,國家政權始終在各世族大家之間徘徊。所以只有各大門閥、貴族才有玩政治的資格。然而,楊家就是具備這種資格的重量級人物,楊玄感振臂一呼,對隋帝國統治基礎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楊廣非常緊張,馬上撤軍。
第三、前期改革過激,使很多貴族對楊廣不滿,紛紛加入楊玄感反叛集團。
楊玄感起兵後有許多貴族子弟都參與其中,比如名將韓擒虎的兒子韓世號、觀王楊雄的兒子楊恭道、虞世基的兒子虞柔、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藴的兒子裴爽等四十餘人。之所以有這麼多貴族子弟參加,是因為大業三年楊廣對官制的改革過激造成的。
在北周到隋再到初唐這一時期,是關隴集團的天下,國家政權都是這一集團把持,當時北周與隋初賜封的“上柱國”是非常炫耀的名號。李密對天下英雄嗤之以鼻,唯獨對楊玄感與李淵另眼相看,就是因為他們三人都是“上柱國”之後。隋末農民起義,他們經常以這個名義招納義軍,人們一聽馬上肅然起敬,可謂無往而不利。
而楊廣將以前所賜封的爵位全部廢除,立功後重新再封。而且所封爵變成了光祿大夫之類的散官、文官稱號。這一改革觸動了所有貴族階層的利益。楊玄感之所以短時間就能聚集十萬大軍,形成如此龐大的勢力,真是楊廣這一改革弊端的顯現。
綜上所述,楊廣不得不放棄征討高句麗的戰爭,轉頭回來先收拾楊玄感。無奈,楊玄感太不爭氣,很快就失敗了,但楊玄感這一起兵行為促進了各處農民起義的蓬勃發展,極大推進了隋朝的滅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