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被行刑的那一天,秦國百姓歡呼雀躍,如同報了血海深處一樣
中國歷史之中的變法從來都不是一個個簡單事情構成的,改變現狀就等於要否定過去的制度,這些都要受到很多人的反對,否定過去的制度就意味着過去的方式在現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是不適合的,所以説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就是要跟隨着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夠跟得上,如果就像一些歷史朝代之中的老古董一樣緊緊的跟隨過去不作出一點改變的話,那帶給我們中國人現在的也就不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了。
對於中國人的社會來説,我們第一個感謝的人就應該是秦朝之前秦國時期的商鞅,是他主導了對秦國的變法使得中國人步入了一個可以試圖去改變過去的時代,使得中國社會的基本制度開始以法律為基礎,雖然説這種法律還不一定能夠限制權力最大的帝王。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終究不是完美的,我們只能在這種制度之下不斷改進,可是就是商鞅這個對秦國最大恩情的人卻最後被秦人所殺,使得後世的改革變法的人十分忌憚。
戰國時代改革改革變法的潮流
從周平王時代開始,中國人的社會基本結構開始發生了一種變化,這種變化是過去所沒有的,在西周時代的中國人,無論大小諸侯,他們都是聽周天子的話,忠誠的為周天子守衞住周邊的土地,可是我們都知道西周最後亡國是因為周天子的末代帝王周幽王愛上了一個叫做褒姒的女子。
最後因為一次次的欺騙使得諸侯都開始不信任周天子,最後被北方的少數民族偷襲,連國家都城都被佔據了,之後周平王才開始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東周時代,這個時代在孔子的書籍之中被稱為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之後的許多科技,文化典籍以及人文精神都能夠在這兩個時代裏面找到源頭。
戰國時代最流行的一個詞語就是改革變法,最先改革變法的國家是東方的齊國,因為靠着齊桓公和管仲這個名人,他們利用好了齊國靠近大海的優勢大力發展商業,並且掌握了那個時代最為先進的一種海水煮鹽技術,鹽是那個時代老百姓的必需品,很多人都離不開這個東西,而齊國則是當時中國鹽最大的生產國家,所以鹽的價格基本上就是齊國説了算,所以齊國靠着各種商業就已經能夠稱霸天下了。
戰國時代比較著名的一次變法是秦國時期的商鞅變法,秦國的起家其實就是從春秋初年的時候開始的,那個使得的秦國總體人數也只有幾千人,他們生活的土地是一步步的從少數民族哪裏奪取回來的。
後面到春秋時代的時候,秦國開始崛起,在秦穆公時代差不多實現了秦國的一次興盛,可是不久之後就隨着秦穆公的死去帶走了秦國的治理臣子使得秦國開始中衰,到戰國時代的時候,秦國的河西之地甚至也被晉國之中的魏國給奪走了,這是歷代秦國國君心中的一個恨,所以他們歷代君主都要報仇雪恨,其中做事情最為積極就是秦國的君主秦孝公。
秦孝公與衞鞅合作的變法
秦孝公這個人做事情十分大氣,他捨得和手下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在秦國快要滅亡的時候,他作出了歷史之中最為正確的選擇,他公開以旨意的形式宣佈誰只要使得秦國強大起來就願意和他分治秦國的土地,這樣一來吸引了秦國以東許多士子,他們之後成分其實也是良莠不齊,有些人其實就是其他國家的間諜分子,想要進入到秦國的中央之中分化秦國,但這裏面也有一些人是歷史之中的大才子,就像商鞅這個人就是這批人之中的一部分,在哪個時候他還叫做衞鞅。
我們這裏也就姑且稱呼他為衞鞅,衞鞅來到秦國的方式和其他人都有一點不同,衞鞅一開始是在魏國做事情的,可是魏國當時是人才濟濟,而主持魏國大局的人又沒有容人之心,所以這才逼迫衞鞅來到了秦國,衞鞅是被秦孝公的寵愛臣子景監發掘出來的,他們都對衞鞅託付了很大的希望,絕對衞鞅是能改變秦國的男人。
可是衞鞅的做法卻和其他才子不同,當其他讀書人和才子都去秦孝公面前要官要錢的時候,衞鞅卻是一個人深入到了秦國的農村深山之中,他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知道了秦國的具體情況,原來在秦國農村內部之中早就已經滋生了一股厭戰情緒,他們許多人祖祖輩輩都在為秦國打仗,可是這戰鬥卻似乎沒有一點盡頭。
很多人在戰場上面負傷回到家鄉之後失去勞動能力,只能殘疾一生,國家根本就沒有相應的政策去管他們,光就是這一點就已經寒了很多農民的心,而長年戰爭之中幾乎所有的物資都是農民自己出,最後不管是打了勝還是失敗,虧順的都是農民,所以秦國內部的農民都是十分厭戰的。
同時間,商鞅還了解到秦國顳部有用自家家中女子去招待客人的習俗,據説歷史之中的衞鞅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到進入咸陽的時候才帶了一名女子。後來進入到咸陽之後就發生了生活上面巨大的改變。當時秦國內部推薦衞鞅的人都快嚇死了,他們以為衞鞅吃不了秦國的這個苦就離開了,所以在找到衞鞅之後激動得不得了。
據歷史之後記載衞鞅面見秦孝公的時候給他陳述了三種治理國家的方法,第一種是帝王之道,這種治理國家的方法在夏朝的時候很流行。第二種方法是仁義之道,就孔子當年所提倡的一種方法,這前面兩種方法都讓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只有最後一種方法叫做霸王之道才提起了秦孝公的興趣,把整個國家的控制權都交給了衞鞅。
衞鞅針對秦國變法的主要內容就軍隊,政治,農業上面。軍事上面制定了著名的十五爵位等級制度,而且秦國打戰按照人頭給獎勵,大大地激發了士兵的戰鬥興趣,而爵位等級制度給了底下人一條上升的通道,使得人們對於戰爭產生了一種渴望,而不是過去的那種全民厭戰情緒,在農業方面也用法律規定只要努力耕田,織布到達一定數量的人都可以獲得朝廷的獎勵。
用一句話來説就是秦國人要想往上爬就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打仗,一條是努力耕田。政治方面的秦國在君主之下以法律為絕對權威,在太子犯法的時候都被衞鞅用秦法流放到了秦國的農村之中,這才在整個秦國之中確立了秦法的權威,衞鞅又親自為秦國訓練了二十萬的秦國新軍,後面在與魏國的河西大戰之中成功地為秦國收回了河西之地,成為了秦國的歷史功臣。可就是這樣一個秦國大功臣,最後卻死在了秦國人自己的手上。
商鞅之死其實是一種報復
商鞅這個人的運氣其實是比較差的,他這個人為秦國付出了那麼多,可是最後卻淪為了秦國的犧牲品,在秦國二十年的奮鬥歷史之後,他對於秦國可以説是盡心盡力,而在收復河西之地之後,秦孝公實現了當初的承諾,秦孝公把秦國南方的商於之地六百多里直接封給了衞鞅。
所以歷史之後的我們稱呼衞鞅為商鞅的原因就是從這裏來的,正史之中的衞鞅擁有這麼大的一塊土地,其實就已經是相當於自己是一箇中等諸侯了,可是商鞅依舊是對秦國盡忠,可惜的是老天沒有給商鞅機會,秦國之中的商鞅保護神秦孝公的英年早逝使得商鞅的處境十分危險,因為秦國之後有很多人都想要殺掉商鞅。
在秦孝公死後的秦國政局之中,是秦孝公的兒子即位,也就是歷史之中秦國曆史上第一個稱王的秦惠文王,他對於商鞅的情感其實是十分複雜的,心裏面對商鞅曾經有過恨,但後面深入到秦國基層之後他才發現偌大一個秦國既然要靠着商鞅和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兩個人支撐,只要器重你一個人倒塌,那秦國隨時就有覆滅的危險,所以秦惠文王在後期的感情之中對於商鞅是一種敬佩之情,那歷史之後的商鞅為什麼最後還是被秦惠文王所殺呢?
事情還要從秦國君主派系之間的鬥爭説起,商鞅當年為了維護秦國法律的尊嚴,堅決執行秦法,其中最主要的不是在渭水殺掉了幾百人使得渭水河水都被血染紅,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將嬴渠梁兄長的鼻子給割掉了,這對他來説是一種莫大的侮辱,雖然説他不反對變法促使秦國強大,可是他就是想要殺掉商鞅為自己報仇,因為他心中對自己外貌的計較已經超過了國家大計。
另外一個對付商鞅的勢力就是秦國的舊貴族,商鞅變法從本質上是剝奪舊貴族的利益來安撫底層下的農民使得國家強大,所以秦國的舊貴族都對商鞅恨之入骨,巴不得他早點死掉,過去的時候因為秦孝公保護着他,沒有人敢在正面對付商鞅,現在秦孝公死掉了,他們就一起發難來對付商鞅,最後商鞅因為發兵抵抗被定義為賣國罪,被押往咸陽處以極刑。
當時許多舊貴族都在場拍手稱快,而秦國的普通百姓對於商鞅之死其實是十分傷心的,史書之後描寫秦國關中農村之中聽説商鞅被冤殺之後都傷心欲絕,很多地方自發的為商鞅設置了祭祀用的宗廟,在現在的陝西境內還能看見商鞅的一些廟宇,而那些舊貴族也只是得意一時,商鞅雖然死了,但是秦法卻永久的流傳下來了,人們記住了歷史上的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