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並不等同於學校文化
今天的中小學校普遍比較重視文化建設,新學校關注文化設計,老學校重視文化梳理或者是文化重建。但有個普遍性的問題是,很多學校有意無意地將校園文化與學校文化混為一談了。須知校園文化與學校文化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校園文化並不等同於學校文化。
首先,學校屬於組織,校園是學校所在的空間,這兩個概念本身就不在一個層面上。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有怎樣的學校,才會有怎樣的校園,校園是根據學校的辦學性質以及辦學目標規劃與設計的。學校作為一個組織也好,作為一個機構也罷,它所有的絕不只是空間,決定學校發展的主體也不是空間,而是它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當然還有時間,因為文化是慢慢積澱起來的。
其次,儘管校園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一所學校的發展,譬如辦學規模,但這絕不是影響一所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影響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包括校園文化在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等共同構成的學校文化,更是倡導與踐行這一學校文化的人。文化是關乎人的,人類創造了文化,文化影響並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杜威認為:“文化就是不斷擴大一個人對事物意義理解的範圍,增加理解的正確性的能力。”如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學校文化屬於組織文化,既然是組織文化,就不可能只用指示空間的“校園”來替代。
第三,“文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詞,從文化分類的角度來審視,文化的分類有三種情況。二分法: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分法: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無論哪一種分類,校園文化更多地應該劃歸“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範疇,屬於學校文化的下位概念。無論是物質的還是活動的,背後是主導學校運作的理念與準則,即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它們共同構成了具體一所學校的文化,即“學校文化”。
綜上所述,無論如何都不能簡單地將校園文化混同於學校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部分,遠非全部。
今天的學校文化建設,更多的是將重心放在了校園文化上,而忽視了組織文化的建構。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僅有空間是遠遠不夠的,與空間相比更需要的是時間,因為精神文化的形成與傳承是一個漸進過程,不像校園裏的建築、招貼、標語那樣想換就可以換的。
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搞清楚學校的定位在哪裏,學校究竟想幹點什麼,能幹些什麼,哪些能幹好,哪些必須幹好,避免出現“拾到籃子裏就是菜”的問題。辦學者不要總是想着做加法,更要想想如何做減法,想想如何聚焦、凸顯學校個性。
某種程度上説,打造學校文化的核心在於辦學者珍視什麼以及選擇什麼樣的辦學觀念,從而建立起適合學校的文化,並塑造學校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影響着師生們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並且可以薪火相傳。要做到這一點沒那麼容易,更不是移植和拿來那麼簡單。
從學校教育的特質來看,我認為課程與教學才應該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心,偏離了這一重心,學校文化呈現出來的東西越多,則越暴露了辦學者的缺陷。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宗旨是為了推動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人的能力與素養的提升是建立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的,沒有相應的知識基礎,技能與素養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也就是説,學校文化的重心要放在提升師生的學習力上,而非簡單地在“讓每一堵牆都説話”的觀點影響下,將校園各個角落塞得滿滿的。
(作者系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曾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二甲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13日第6版
作者:凌宗偉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