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其水平如何,可以媲美現在的985、211嗎?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自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方面的發展十分迅速,國內面貌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很多曾經非常有價值的東西,按照現在的換算,變得一文不名,但也不可否認它們在那個時代所起的作用。

説到變化,教育領域是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曾經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生的數量很少,可正處在建設中國的特殊時期,對人才的需求量很龐大,這個缺口,又是如何填補的呢?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裏需要就往哪填,九十年代的中專、中師學校提供了大批可使用的人才,在校學生個個都能有一份包分配的工作,待遇薪水也都很不錯。處在現如今的我們,不免會去思考,當年那些中專,中師院校究竟處在什麼水平?能否和現在的985,211一流大學相提並論呢?

首先,我們來簡單説説那個時代,出一個大學生有多難。成績是不分古往今來的,你如果要進入大學,學生的成績必定是優秀的。

其次,能夠入校學習的,都是家庭條件比較不錯的,不然在當初難以承擔這數額較大的學費。不像如今,國家會有相關制度的支持,保障所有大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學校。

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其水平如何,可以媲美現在的985、211嗎?


再者,競爭是無處不在的。在九十年代,中國的工業和商業發展都沒有很快,大部分的人都是農民和農民出身。因教育資源落後且分配不均的原因,農村裏的學生無法像城裏的學生一樣接受最新教育,和享受先進教學設備。高考,於他們而言,是一次可以抓住的機會,但礙於多種原因,他們無法金榜題名。

這時,中專、中師這類生源,往往成為了他們的不二選擇。有了這其中之一的學歷,他們只要進校讀書,學個傍身之計,基本上就可以畢業後享受包分配的待遇,不愁找不到工作。這對他們而言,是個成本很低,回報較高的選擇。

至此,我們大概知道了那時中專,中師的含金量,下面我們用數據來精確認識一下90年代的中專,師專學校。

目前不論哪個等級的學校,都會統計本校一年的升學率,就業率,那些得出的數據都是比較精準科學的。

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其水平如何,可以媲美現在的985、211嗎?


舉個例子,就拿九十年代的中專錄取率來講,僅僅只有5.53%,而那時的大學才22%,高中18.2%,這些意味着一百個人同時考試,只有排名前五,前六的人才能進入中專,這也告訴了我們進入中專的難度。

而中師,稍微比中專高了一些,只有10%。如果説要檢驗90年代的中專,中師的質量,可以從2008年的本科錄取率來驗證。

在08年,我國的普通高考招生錄取率高達43.3%,進入985院校的有2%,211院校的稍高一些,有6%。結合90年代的中專,中師的錄取率,答案顯而易見。那個時候能夠進入中專學習,它對成績的要求完全不低於今日進入名牌大學的分數。那從中專,中師出來的學生,其質量也不言而喻。

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其水平如何,可以媲美現在的985、211嗎?


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中專的門檻已經很低,而且基本被社會默認為差生的“集合營”。此外,隨着高校的普及,其招生人數增加,那進入中專、中師的學生就會相對減少。

當然,造成其含金量大大下降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如今相關部門已經取消了工作“包分配”的政策,導致很多人,畢業即失業,最後還是和眾多打工人一樣,奔走在城市各地。

不論是90年代的中專,中師,還是現如今一流大學的畢業生,這些高校所吸收,培養的人才,都是為了國家的發展。90年代是為了民族的發展,如今是為了實現中國夢。建設祖國,需要高質量的人才,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大學是一個平台,你進入的大學,只是你過去的榮耀。今後的發展,不取決於你來自什麼大學,更多的是你的能力,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你的價值,由你的能力所決定。往後中國的發展將會更加迅速,社會對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研究生的時代終會到達,這也意味着要去往的路會更難更窄。如何走下去,全憑自己,就如同江湖一樣,想要獲得立足之地,必須身懷絕技,只有這樣,才能在妖魔鬼怪來的時候,各顯神通。祝願所有都在默默努力的人,都得償所願,在新時代能夠一展身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0 字。

轉載請註明: 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其水平如何,可以媲美現在的985、211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