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身邊很多寶爸寶媽,在孩子上小學前,都忙着如何讓孩子儘可能地學習小學知識,夢想孩子能“嬴在起跑線”,學拼音、念英語、練書法、背數學口訣.....

有人説,“這是受教育環境所迫,前排的人都站起來了,你不站起來都不行”,“其他孩子都在學,你孩子不學不就掉隊了嗎”。

我想説,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有為孩子做選擇的權利,但教育這件事上真沒必要“隨大流”,英語溜不溜、口訣會不會......這些所謂的知識,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遲早都能學會。

而那些能影響孩子一生的能力,往往是在學前班學不來的。有哪些能力?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有以下3個:

1)能自信、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之前我閨蜜家小孩,上一年級,被同學欺負,回家後哭着告訴媽媽。但孩子説話模稜兩可,媽媽聽了半天,才知道有個男生在體育課上把他推倒了,卻問不出是哪個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被推。閨蜜便找老師問情況,但老師也不清楚,還説:“小朋友要學會自己處理與同學的矛盾”。閨蜜聽完很生氣,她説:“孩子還小,老師有責任保護好孩子……” 還因此引發了不小的矛盾衝突。

在幼兒園階段,老師經常會幫小孩表達,例如她們會告訴爸爸媽媽,孩子當天在幼兒園經歷了什麼事情。我們也常見很多孩子説話不夠完整,例如有時他們或許只重複説“有人打我”,也有孩子只是不斷地對父母説“我不要上學”,如果這時家長找幼兒園的老師問,這可能理所當然;但當孩子上了小學,如果還不懂清楚表達,這可是父母的責任了。

怎麼辦?一般來説,我們可以從一件事情的五個方面訓練孩子,幫助孩子清晰完整地表達:

· 發生了什麼?

· 發生的時間?

· 發生的地方?

· 參與的人物?

· 為啥會發生?

媽媽們可以通過日常的小事情來幫助孩子表達,比如帶孩子去一趟超市,讓孩子記下買了哪些東西,多少價格,回家後鼓勵孩子從以上5個方面,表達給爸爸聽。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鼓勵孩子多表達,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孩子的表達會越來越好。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2)幫助孩子發展“邏輯思考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的教育都是重知識輕思維,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大量的知識存儲到孩子的腦海中。

注重知識記憶而不是思考的課堂氛圍,對於擅長記憶的孩子,又特別願意配合老師的孩子,學業初期可能更有優勢,但到了高年級後,這種優勢會漸漸消失殆盡,並最終被那些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取代。

我小時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小學初中的成績都還不錯,但到高中遇到了高難度的數學就懵掉了。現在想想,是因為邏輯思考能力這樣的底層能力沒搭建好,即便非常努力,但在脱離了以記憶力為基礎的學科上,就會非常吃力。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勞厄曾説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經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主要有以下3個階段:

· 0~3歲的動作思維階段

0~3歲的孩子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中進行。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在不斷地“探索”中,他慢慢了解動作與結果之間的聯繫。

我們可能會發現,孩子經常故意把吃飯孩子經常會故意把吃飯的勺子扔到地上,然後他會伸頭觀察會發生什麼:勺子可能翻滾幾下;會發出響聲;父母可能會呵斥和生氣。

當孩子發現了這個動作和結果間的規律,他就變得異常興奮,不斷的往地上扔勺子驗證之前的推論。然後他的邏輯思想也在不斷髮展中:原來扔勺子這樣的動作會發生這樣的結果。

這時候,我們其實不必去呵斥和打斷孩子這樣的行為,反而應該允許孩子在安全範圍自由探索,幫助他們建立動作思維邏輯。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 4~6歲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佔到優勢,他們通過具體事物的形象,開始對事物有認知能力,但是還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這一階段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主要是依賴感官接觸到的具體事物,總結其普遍特點。

我們可通過建模策略遊戲培養孩子的分類能力。有時候我會跟我女兒玩一些分類遊戲。在她面前擺放了一些玩具,其中一些玩具能發出聲音,另一些不能。我撿起每一個玩具,搖動並聽聲,然後放在適當的組,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助孩子瞭解分類規則。一邊示範告訴孩子分類規則,比簡單地直接告訴她如何分類效果更好。

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分類,並且表述是按照什麼屬性來分類的。

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標準,即事物的相同點可以使得孩子發展歸納推理能力。這樣也能夠使孩子注意觀察事物的細節,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 7歲及以上進入抽象思維階段

孩子在經歷了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積累和鋪墊之後,到了7歲左右進入抽象思維階段。

這時正是上小學的年紀,孩子開始接觸書面語言、數字、符號,但這些對孩子來説都是無形的、抽象的。很多孩子不適應小學的學習也是因為思維仍然處在形象化思維階段,沒有很好的過渡到符號化語言的抽象思維。

所以,我們有必要幫助這個階段的孩子把生活中具象的東西和抽象的符號連接起來。比如,出門我會給女兒解釋各種指示牌的意義,指示左拐右拐的牌子,指示禁止通行的牌子,分別代表什麼意義,拉近抽象的符號和實際生活的關係。

還可以做一些數字和個數的一一對應的練習。把符號語言的數字和實際生活中的個數對應起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字的意義。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3)讓孩子學會“做時間規劃”

我見過很多自覺性很高的孩子,他們身上都有一個特點,列過作息表、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而那些不自覺的孩子往往沒有任何規劃。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儘早養成規劃時間的能力。怎麼培養呢?

先幫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時間是一種資源,並且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當孩子想明白這點時,就不會白白浪費時間。

然後和孩子一起建立階段性、具體的目標

階段性的目標不必太多,通常我會把目標分成兩類:普遍類的、個人類的。普遍類就是基本技能;個人類的就根據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來設立。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具體就意味着,要限定好範圍,還要有可驗證的成果。比如“提升英語水平”,這個太模糊了,不是好目標;如果換成“一個周讀懂一本簡單的英文繪本”,就具體了。這樣家長和孩子就都有了方向,知道一段時間投入進去之後會怎樣。

當我們把時間當作資源,規劃就會落實到:我把時間投到哪裏、預期的收益是什麼。在這裏“資源”和“收益”都是泛概念,不僅僅是指金錢上的,這一點也是越早讓孩子意識到越好。

總而言之,小孩的時間感知可能是成人的好幾倍。你的一分鐘,是他們的3分鐘甚至更多,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出面幫助他們瞭解時間觀念並做出合理的規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9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幼兒階段,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