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你可別小看這鹽,皇帝能睡多大的宮殿,能娶多少個老婆,全靠這鹽了。

也別覺得我吹牛,我們就拿春秋時期來説。齊國有鹽,齊公住的是富麗堂皇,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娶的是絕色佳人。其他公都混得太差勁了,韓侯穿的是打補丁的衣服,燕公住的是苦寒之地,秦公還在西戎放馬哪。唯一一個混得稍微好點的中原諸侯-魏侯,在有鹽的時候揮霍無度,在沒鹽的時候窮困潦倒。

當然了,可能會有槓精來槓一下,説韓昭侯穿打補丁的衣服是崇尚節儉,是號召全國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問題來了,為什麼齊國不用節儉?就是因為太有錢了,管仲為了鼓勵消費,自己帶頭花錢,養成了“為齊國崛起而花錢”的精神。齊國為啥有錢,還是因為鹽。這個鹽對人、國家、民族的影響太大了,本文的主題就是讓人明白:鹽的重要性、為什麼控制鹽。

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鹽的重要性:一“鹽”可以興邦,一“鹽”可以喪邦

運城有個鹽池,是中國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一個鹽池,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逐鹿之戰時期。逐鹿之戰的目的就是爭奪中原,而運城鹽池就位居於中原。

拋去神話因素,我們可以看到在戰爭初期,蚩尤是領先於炎黃二帝的。九黎族的體力要優於其他民族,而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長期食鹽。

《孔子三朝記》中説:皇(黃)帝殺之於冀中,蚩尤肢體身首異處,而且血化為滷,則解之鹽池也。意思就是蚩尤的身體化成了運城鹽池,但是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黃帝與炎帝、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就是為了爭奪運城鹽池,具體見於《中華五千年史》(ps:作者張其昀,原話:炎、黃血戰(黃帝克炎帝於阪泉),實為食鹽而起。)。同樣可以參考的資料是《中國文化史導論》,作者是錢穆先生,他在書中的觀點就是解縣(運城)鹽池是中原各大民族的爭奪對象,誰佔領鹽池誰就有較大的話語權,就是各大民族的共同領袖。

黃帝、炎帝、蚩尤圍繞着運城鹽池的歸屬權展開了大戰,最後的結果就是黃帝取得勝利。不過上古史已經很難考證了,就算我找出一些史料,恐怕也難以説服人。我們舉幾個有説服力的例子,來佐證一下有沒有可能因為鹽池而爆發戰爭。

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1:齊國的食鹽霸權

在管仲、齊桓公這一對組合之前,齊國強大的並不明顯,甚至還可以説齊國並不強大。但是自管仲、齊桓公倆人一番折騰後,齊國強大的太明顯了,力壓羣雄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倆開啓了“鹽鐵專營”的歷史,率先壟斷食鹽貿易,之後利用食鹽內銷、出口謀取暴利,使齊國迅速富強。劃重點,富強中的富在前,有了錢,齊公才可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強軍富民。為什麼齊國能開啓“鹽鐵專營”?就是因為人家有食鹽產地。擱到現在,就相當於迪拜、科威特那種靠石油成為暴發户的國家。

2:魏國的跌宕起伏

魏國在剛開始的時候,那是強的一筆,誰不服就幹誰。在傳統歷史中都一直注重描寫君主、將軍的指揮能力,當然了吳起的指揮確實很厲害,但是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吳起崛起和錢離不了關係。吳起率領“魏武卒”橫掃天下,這個魏武卒可是重裝步兵。在其他國家實施義務兵的時候,魏國率先開啓了僱傭兵的制度,給武卒分房、分地、分錢;在其他國家還是用小刀的時候,魏國率先採用了重裝備,給武卒配備了重甲、利劍、弓弩、長戟。

擱到現在,大概就相當於你沒工資,而且還拿着小刀;我工資高,而且還全副武裝,你拿什麼跟我鬥?你砍我幾刀,不見得能砍破我的盔甲,我輕輕給你一刀,你就屍首分離了。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其他國家沒錢給士兵配這些東西?為什麼魏國可以?就是因為魏國掌控了運城鹽池。而在運城鹽池被奪後,魏國連組建魏武卒的錢都沒了,國力急轉而下。而魏國的命運之所以跌宕起伏和運城鹽池脱不了關係。

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3:巴蜀的百年廝殺

在南方很多地區尤其是雲貴川地區,他們稱呼鹽為鹽巴。為什麼叫鹽巴?因為這個鹽是巴人賣的。在遠古時期,渝東地區有三大鹽池,分別為巫溪寶源山鹽泉、彭水鬱山鎮伏牛山鹽泉、湖北長陽縣清江鹽泉。圍繞這三口鹽泉,巴蜀地區爆發了數百年廝殺。

最開始巫咸國佔領鹽泉,然後把鹽賣給巴人,巴國的商人把鹽帶到西南的各個民族,久而久之就稱呼為“鹽巴”。巫咸國靠賣鹽賺得盆滿缽滿,開始過上了“迪拜生活”(不用幹活、還有高質量的生活)。

巴國眼紅,然後就開始打仗,累死累活滅了巫咸國,自己開始過上了“迪拜生活”。

蜀國眼紅,然後就開始打仗,累死累活搶了一口鹽泉,自己開始過上了“迪拜生活”。

秦國人眼紅,然後準備打仗,但是好巧不巧李冰發現了鹽井,四川人開始過上了“迪拜生活”。

楚國人眼紅,然後開始打仗,輕鬆搶到了鹽泉,自己開始過上了“迪拜生活”。

秦國人又開始眼紅了,我累死累活打巴國,你趁機偷鹽泉,不地道啊。不過楚國人的行為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活得光鮮亮麗,不過是有人替你累死累活。

之後秦國、楚國圍繞這三大鹽泉,爆發了長達九十年的戰爭,直到殺神白起的降世,這才暴打楚國,搶到了鹽泉。

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看到了嗎?鹽這個東西,往小了説可以影響到朝廷的税收,影響皇帝能娶幾個老婆、住多大的宮殿。但是往大了説,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強弱,歷史的走向。一言可不可以興邦我不知道,但是一“鹽”一定可以興邦。最後打個比方,古代的鹽就相當於現在的石油,誰擁有了誰就能過上“迪拜生活”。你説鹽重要不重要?肯定重要,而至於為什麼國家控制鹽,就是因為它重要。它不是民生物資,而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

控制鹽的原因:4900萬

1:賺錢

沒有什麼比錢更有説服力了,為什麼控制食鹽?它賺錢啊。試問一下,每年4900萬白銀的收入,誰不眼紅?

《資治通鑑》: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飾、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

《清史稿.食鹽鹽法》:宣統三年,度支部豫算,鹽課收入約四千九百萬有奇。

這兩條記載已經很有説服力了,每年4900萬兩白銀的收入,皇帝他能不眼紅嗎?而且朝廷的財政總收入的大頭就在食鹽上,皇帝吃的、喝的、穿的、睡的、百官的衣食俸祿全指着鹽了。

這是古代的收入,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做一個假設。古代人吃不起鹽,鹽的價格也比較高,現在的食鹽價格比較低,要提高到20塊錢才符合歷史。目前鹽是2塊錢一袋,也就是説要翻十倍才符合歷史。中鹽集團年銷售160萬噸食鹽,覆蓋全國4.2億人口,營業收入273.55億元。全國14億人口,所以中鹽的銷量、營業收入都要翻3倍,外加上價格翻十倍,大約就是8190億元。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舉例,只是為了給大家展現出鹽的巨利。中鹽並不是以賺錢為目標的,中鹽的目的是讓全中國人都吃上低價鹽,這是為什麼?這就又涉及到民生了。

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2:民生

如果説石油是機器的血液,那麼鹽就是人體的血液。作為人的必須品,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規定成人每日必須攝入6克食鹽才能滿足人體機能所需,因為如果攝入量不夠,那麼就會頭暈眼花、四肢無力。在《狄仁傑》中,有一些人惡意壟斷食鹽,導致老百姓吃不起食鹽,走路的時候腿都站不直。這一點我想大家都體會過,一兩天不攝入鹽就有很大的不良反應。

如果説中鹽要逐利,那麼中國會有很多人吃不起鹽。但中鹽畢竟是國企,以保障民生為主,所以一直低價售鹽。專營制度的弊病很多,但是保證低價售鹽,還是一個巨大的惠民工程。如果把食鹽交給資本家,那麼很快我們就能發現很多天價鹽,或者資本家打着各種口號來漲價。

古代朝廷壟斷鹽雖然獲得了巨利,但是如果要是商人壟斷,那麼囤貨居奇的現象可能會更嚴重。鹽商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一定會在全國各地展現出來。不要把資本家、商人看得太好,他們累死累活不就是為了賺你的錢嗎?難道他們累死累活還要讓你賺錢?那他們閒得蛋疼嗎?真有那個好事,自家人都排不上號,更別説你了。

最後再説一下鹽的重要性。從歷史上來看,往小了説,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財富;往大了説,可以影響一個家族的命運;再往大了説,可以影響一個地區的命運;再往大了説,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2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