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校實力最新榜單:浙大第一,人大第40位,中科大並列50位?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軟科於2020年10月15日正式發佈“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這個榜單包括96個一級學科。每個學科分為前2%、前5%、前10%、前20%、前30%、前50%等檔次。學科排名前50%的高校才能上榜。2020年共有485所高校的4946個學科點上榜。這個榜單如何,能夠説明什麼問題呢,有參考價值嗎?不妨分析一下。#已經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1)從國內頂尖學科數量看,北大、清華並駕齊驅,人大第三。

由於各個學科排名對象是在該一級學科設有學術型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的所有高校,而每個學科擁有學位授權的高校數量大有不同,所以各個學科的競爭激烈程度各不相同。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甲學科共有50所高校取得學位授權,而乙學科則有200所高校取得學位授權,同樣是前2%,甲學科只有一個頂尖學科高校,而乙學科則有4個頂尖學科高校。這似乎比以絕對數排名合理一些,但是沒有科學依據,半斤八兩而已。

以全國前2名或者前2%作為“中國頂尖學科”的標準,共有90所大學的236個學科點入選頂尖學科。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24箇中國頂尖學科並列各校之首。中國人民大學以10箇中國頂尖學科位列全國第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各有7個頂尖學科並列第四,浙江大學擁有6個頂尖學科名列第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各有5個並列第九。

(2)從上榜學科數量看,浙大第一、清華與武大第三,北大第九。

按照軟科的排法,2020年共有485所高校的4946個學科點上榜,即排名前50%的學科。如果算平均數,每校為10個左右。如果説頂尖學科數量代表最高水平的話,那麼這一項應該代表高校的整體實力。

從上榜學科數量看,浙江大學有59個學科上榜,領先國內其它高校;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緊隨其後,各擁有58個上榜學科。上榜學科超過50個的高校有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

上榜學科在41-50個的高校有北大、華中科大、南大、東南、復旦、蘇州大學、同濟、西安交大、鄭州大學、中南、重慶大學。

看了這個結果你意外嗎?蘇州大學、鄭州大學擠進前19名,而廈大、哈工大、大連理工、華東師大、南開、華南理工、天大、北京師大、北航、湖南大學、蘭大、東北大學、人大、北理、中國科大則在蘇州大學和鄭州大學之後。你覺得這種榜單有意義嗎?

(3)從各省市頂尖學科數量看,北京遙遙領先,上海、江蘇位居第二第三。

從各省級行政區的上榜學科數量分佈看,北京佔據絕對優勢,在各層次的學科數都高居全國第一。上海的前2名或前2%學科數和前5%學科數均位列全國第二,頂尖學科數量優勢明顯。

上海與江蘇很有意思。上海的頂尖學科和前5%學科數量高於江蘇,而江蘇前50%學科數卻大大超過上海,均位列全國第二,彰顯了江蘇雄厚的整體實力。

湖北、陝西、浙江、廣東等省的頂尖學科數量和上榜學科總數也都處於國內前列。山東、四川、湖南的上榜學科總數均入圍全國十強。

(4)這個榜單可信嗎?清華大學的實力=復旦+上交+同濟+浙大?

我們分析一下頂尖學科數量,看一看能夠發現什麼問題。

從高校頂尖學科情況看,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各有24個頂尖學科,這是什麼概念?算一算賬就知道。24個頂尖學科數量,相當於復旦大學(7個)、上海交大(7個)、同濟大學(4個)、浙江大學(6個)四校頂尖學科之和。從這個視角看,等於説一個清華大學相當於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浙江大學這4所名牌大學!

清華、北大有這麼大的實力嗎?有多少人相信這個事實?不得而知,只能留給讀者討論了。

從各省頂尖學科情況看,北京有100個,是上海(31)、江蘇(27個)、湖北(16個)、陝西(14個)、浙江(8個)、天津(4個)6省市之和,也就是説一個北京的高校實力相當於這6省高校實力之和。這又有多少人相信?

還有最為荒唐的結果。從上榜學科數量看,浙江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位居前三似乎沒有大的問題,川大、中山、吉大、山大等進入前十也説得過去。但是,從以下情況就看出榜單的荒唐了。

中國人民大學與東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並列第40位,誰能想像得出這樣的結果?中國人民大學不如揚州大學和江蘇大學,這不是開玩笑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東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並列第50位,更加荒唐!中國科大與合肥工大雖然處於一個城市,可是其實力相差十分懸殊,居然兩者平起平坐!更為驚訝的,中國科大還不如南京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和青島大學,更不如揚州大學、江蘇大學!

(5)對於此類排行榜,看一看即可,當真則不行。

還是那句話,對於高校榜單,看一看即可,當真則不行,如果當成指揮棒更是大錯特錯。理由如下:

第一,指標體系以點代面。清華大學的實力可能相當於復旦+上交+同濟+浙大之和嗎?許多人表示懷疑。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在於指標體系有所選擇。所有高校榜單都有如此缺陷,只能比較有形的數據,不能比較無形的內涵,比學術風氣、教學風氣、學習風氣、校園風氣以及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等等。所以,無論是高校榜單還是學科榜單,都只是某個方面的比較,不代表整體。

儘管軟科宣稱,數據全部來自權威第三方,如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和國內文獻數據庫等,經過規範化數據清洗和學科歸類流程處理後,得到各個學科點的各項指標數據。畢竟,這只是幾個點的數據,一個學科的水平僅憑這幾個數據是很難準確反映出來的。

此次榜單指標體系為分人才培養、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學術論文、高端人才五個方面,如果看一看具體指標就會發現,完全是以點代面和代替整體,不準確在所難免。比如在人才培養方面,有立德樹人典型、精品課程教材、教學成果獎勵、造就學術人才四個方面。不得不説,這都只是一個點,代替不了人才培養這個整體。

不過,軟科還是有所進步的,學科口徑是按照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確定的,而不是以前那樣,一級學科不排名,二級學科卻有榜單,比如測繪科學與技術這個一級學科正式上榜,而遙感技術這個二級學科下榜。

第二,類型不同,強行比較。這個榜單之所以出現中國科大不如揚州大學、江蘇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青島大學等一干高校這種荒唐結論,主要原因在於胡亂排榜。在上榜高校當中,有綜合性高校(比如北大、武大、南大等),有理工類高校(比如哈工大、北理、北航等),有行業性高校(比如中國農大、北京師大等),有文科性高校(中國人民大學就很典型),將這些不同類型的高校放在一起比較,根本不合邏輯,缺乏起碼的説服力。

如果此榜單止步於96個一級學科也許不會過於荒唐,畢竟有一些數據依據,但是將一所高校擁有的頂尖學科或是列前的學科求和之後進行排序,就成為“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會成為謬誤”了,不出荒唐的笑話是不可能的。

第三,與時代要求明顯不符。現在的高校排行榜指標體系缺乏基本共識,任何機構都可以弄出一個排行榜出來,指標體系也是獨出心裁,得出的結論自然相差極大甚至完全相反。這種行為本來不科學不合理,可是即使如此指標體系也還停留在過去,與時代不同步,榜單一出來,立即爭論激烈,而且還對高校形成了誤導。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另有目的,有意對國內進行誤導。

最新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要求改進高等學校評價: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優勢特色專業、學位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髮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改進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淡化論文收錄數、引用率、獎項數等數量指標,突出學科特色、質量和貢獻,糾正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

對照上述要求,軟科此次榜單的評價體系相差甚遠,還是偏重於學術指標,即使是學術指標也未突出質量與貢獻,而且還存在“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更不用説“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