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努力學習的學生們——考試時為何您無法把所學知識提取出來?

經常和學生聊一個話題:您和您的同學一樣努力,為何他們考到北大清華去了,而您只能在一個破一本呢?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説,他們比自己更聰明。

聰明與否?幾乎是所有學生包括老師對學習成績是否優異的必要條件,同樣幾乎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不知道“聰明”為何物。大都認為“天生”的且不可改變的。

隨着腦科學的發展,學界越來越認為智商這個東西的“先天性”很弱,影響智商更多是後天因素。這個表現在學習上主要是“對於信息處理”的效率。

我們的學生幾乎學着同樣的知識,幾乎花費同樣的時間,幾乎花費同樣的注意力,如果説學習就是記憶的話,沒有道理成績相差很遠的。

致努力學習的學生們——考試時為何您無法把所學知識提取出來?

成績高低不在於輸入多少,而在於能提取出來多少

成績的差異在過去我們一直都認為是輸入“知識”多寡造成的,或者是輸入知識的靈活應用造成的。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處於教學霸權之下,在學習上則顯示我注重“輸入”,忽視了“輸出”。而有

意思

的是,成績的高低正是取決於信息的“輸出”環節。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解釋為何輸入的信息是一樣的而成績卻是不一樣的現象。

俗話説,“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只能把知識當做信息送到學生“思維”的門口,學生如何處理信息則無法進行控制,甚至很多學生和老師沒有意思到需要進一步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儘管不少老師也會通過複習對知識進行梳理,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學生會經歷梳理信息的過程,他們更多的是把老師的複習當做信息“記憶”下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把學習當做往圖書館裏面存放資料。有的人是把書雜亂無章的堆積在一起,而有的人則是按照一定的檢索規律進行擺放。從效率上看,雜亂無章的堆積或許會顯得更快,但是如果從找到資料的效率來看,經過整理之後的資料更容易找到。

致努力學習的學生們——考試時為何您無法把所學知識提取出來?

只有經過整理的知識才更容易考高分

目前,學生的學習並不缺乏資料和信息,缺乏的是整理資料的方法、過程、習慣,甚至缺乏整理資料的時間。我們很容易發現,成績最好的同學一定不是那些學習最努力的同學,甚至學習最好的同學往往顯得很懶散,對於無法理解“學習本質”的老師、學生和家長來説,只能歸因為天賦異稟——聰明,而不知道他們只是把輸入信息的時間變成整理信息的時間罷了。

只有經過整理的信息才更容易“輸出”,才更容易考到一個更高的分數。

這裏就牽涉到如何“整理”信息的問題了,信息的整理效率決定着輸出的效率,也決定着人的智商。是的,“智商”並不是如過去所理解的那樣是天生的且不可改變的,智商是可以變化的。智商的變化是隨着整理信息的效率的改變而改變的。

知識的處理的方法您知道多少?

當然人腦信息的整理要遠遠複雜於圖書管理員整理書籍,這牽涉到意識的調動,也就是説

看到信息的時候能調動大腦裏面多少相關知識。這或許又表現為觀察力、注意力。但這些能力都是結果,我們可能更想要的是如何形成更好的觀察力和注意力。

這就需要在信息輸入的時候就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編碼,編碼的方式其實就是我們的學習方法,如何輸入的就意味着將來如何輸出。您死記硬背地把知識輸入進去,那就意味着您很難輕輕鬆鬆的把它拿出來。比較、聯想、歸納都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從當前“學習”的角度來看似乎顯得輸入效率不高,很少人採納,或許急於求成、走捷徑是學習最大的障礙。

最後説一下,經過實驗,確實很多大學生智商提高很多,看着昔日雜亂無章的大學數學,逐漸變得簡單起來。當然不同的知識梳理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但是基本方法卻是一樣的,知識是經過怎樣整理進入大腦的,意味着將來如何從大腦中提取出來。

致努力學習的學生們——考試時為何您無法把所學知識提取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0 字。

轉載請註明: 致努力學習的學生們——考試時為何您無法把所學知識提取出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