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禪和孫皓,同樣都是亡國之君,為何待遇卻相差甚遠?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歷史上的蜀後主劉禪和吳主孫皓,雖然同是亡國之君,但孫皓的待遇卻是要比劉禪低很多。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禪在蜀國滅亡之後,全家被司馬昭遷至魏都洛陽。並以魏帝曹奐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户,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不僅如此,蜀國宗室和羣臣也大都封侯賜爵。

《三國志》: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户,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

而吳主孫皓在吳國滅亡後,也是被舉家遷到了洛陽,然後被封為歸命侯,並封賞了一些田產財物,如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等等。

《三國志》:皓舉家西遷……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

很顯然,孫皓雖然也有爵位和賞賜,但比起人家劉禪可就差了太多。要知道孫皓和劉禪一樣都是亡國之君,當初三足鼎立,東吳的實力可不比蜀國差。更值得一提的是,孫皓投降的時候,基本上是照搬了劉禪的那一套。備上厚禮,肉袒面縛,銜璧牽羊,素車白馬,帶上羣臣和棺材,表示無條件臣服。

然而,司馬家依舊厚此薄彼,對於孫皓的封賞明顯不如劉禪。首先在實際資產方面,劉禪食邑萬户,孫皓卻只有田三十頃;劉禪被賜絹萬匹,孫皓只有區區五百匹,至於賞錢,面之類的賞賜,在人家那裏都不值一提。

而在爵位上,人家劉禪是公爵,在魏國九等爵位中,地位僅次於王爵,有封地,有國號,能世襲。而在西晉的功臣爵位體系中,劉禪的縣公爵位,也僅次於郡公,是正兒八經的一品爵位。相較之下,孫皓只是一個連封地食邑都沒有的名號侯,那低樂可不止一等。因為在西晉的爵位制度中,名號侯的級別是很低的,屬六品。

事實上,別説比過劉禪了,就連蜀漢當初受封的那些臣子們都比孫皓地位高,比如譙周乃陽城亭侯。更為誇張的是,東吳歸降的一些大臣,爵位都要比孫皓高,比如武當侯滕修,宛陵侯陶璜,當初可都是孫皓的臣子。此外,劉禪的子孫們,個個封侯。而孫皓的兒子們,僅僅是個郎中,連爵位都沒有。由此可見,孫皓這個亡國之君,有多麼的不受待見。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同是亡國之君,為何孫皓待遇如此之低?

其實這還是一個政治角度的考量,劉禪和孫皓投降的處境是不同的。劉禪投降時,天下還未一統,吳國依然盤踞江東。所以,曹魏有必要用劉禪來樹立一個典型,意在告訴東吳上下,這就是投降的待遇。只要是歸降,那就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然而,東吳根本沒有將其當一回事兒,依舊雄踞江東,與曹魏以及後來的晉朝對抗。甚至於西晉建立之後,孫皓還多次主動發兵攻晉。當時西晉初立,內部不穩,沒精力收拾孫皓。以至於吳國一度在戰略上佔據主動,攻下很多地盤,讓司馬炎很是頭痛。

很明顯,孫皓和東吳的舉動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投降之後自然很難得到好的待遇。如果孫皓能在西晉伐吳前主動投降,估計待遇會高不少。要知道主動和被動的差距可是很大的,當初孫楷就是在西晉伐吳前主動歸順西晉,結果受封丹陽侯,是有封地的次國侯,有國號有封地,地位可比孫皓高出太多。

當然了,作為亡國之君,能夠像孫皓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授封歸命侯,兒子也都封官,一家人生活在洛陽,衣服車子、田地一應俱全,當然每年還發糧食發錢和絹布等,保證生活。比起後世的末代天子們,可要舒服太多。説到這裏,還得感謝曹丕。當初正是他善待漢獻帝,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好榜樣。要知道漢獻帝退位後,其待遇可是很高的,比之劉禪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國志》: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户,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首先劉協退位之後,被封為山陽郡公,封國為一郡之地,其爵位要比劉禪高出一頭。其次,劉協被允許永居山陽郡,而劉禪只能生活在洛陽,而這的自由度不可相提並論。最後,劉協在封國內還可以享受天子待遇,奏事不稱臣,遇詔書可以不拜,地位比曹魏諸侯王們還要高。

類似的還有魏元帝曹奐,其禪讓晉武帝司馬炎後,被封為陳留王,還呆在原來的漢朝魏王國都城鄴城,同樣食邑萬户,還有宮殿,繼續享用天子旌旗,出門有車,行魏國正朔,祭祀時仍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另外還有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

很顯然,這才是正統皇帝亡國之後的待遇,如果劉禪能有這樣的待遇,那估計才是真的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