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衞生人才,一直是熱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但他一直將推動醫學人才建設放在心上,希望用一份份提案讓“學生們更喜歡做醫生”。
今年全國兩會上,葛均波擬遞交一份《建立更合理的培養機制,從根本上提升我國醫療人才質量》的提案,建議培養合格、高質量的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讓醫學生不再每日為考試擔憂,專注生產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葛均波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醫學本科生培養以5年製為主,畢業後是3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學生一旦進入碩士培養,第一年是基礎課,第二年進入實驗室或者臨牀馬上面臨考證、考博亦或找工作,一年的研究幾乎不可能發表“高水平”論文。“這使得大多數經過碩士培養的醫學生在研究和臨牀都半生不熟,博士生培養又要重複基礎課的內容,然後面臨同樣實踐不足的困境。”
作為紮根臨牀一線近40年的醫生,葛均波希望能從“前端”對醫學人才培養進行改進。他建議,以目前取得的醫學教育為基礎,構建新的以培養全科醫生為重點的“5+3”一體化醫學博士學位培養體系。同時,明確“5+3”一體化是培養全科醫生為重點,參照國際醫學學位標準,授予醫學博士學位。葛均波認為,該體系符合醫學規律,節省醫學教育資源。而且還可以從學制學位上給全科人才吃下“定心丸”,穩定醫學人才紮根基層、夯實基層衞生人才體系。
同時,葛均波還認為,應當打通碩士到博士研究生培養環節,培養合格的科研型博士。在他看來,完成一年基礎課後可以讓學生獲得3至4年時間以靜心完成科研課題,從而獲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過答辯完成博士培養。
作者:佔悦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陸益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