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監也得有個師傅,若沒這個“領路人”,其下場往往苦不堪言

據《清波雜錄》所載,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行業為“三十六行”,現代説的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誇張數,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鮮魚行、酒行、米行、醬料行、宮粉行、花果行、茶行、湯店行、藥肆行、成衣行、絲綢行、顧繡行、針線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舊行、仵作行、網罟行、鼓樂行、雜耍行、採輦行、珠寶行、玉石行、紙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驛傳行、鐵器行、花紗行、巫行等。
當太監也得有個師傅,若沒這個“領路人”,其下場往往苦不堪言
俗話説,行有行規,門外漢是很難明白行內的規矩和規則的,所以,許多行業都有為新人提供指引的“領路人”。
甚至,在古代連當太監進宮都要找一個師父。
很多人覺得,當太監只需被送去淨事房,然後,“咔嚓”一刀,就能獲得公職參加工作了。實則不然,想要入行,除了那切掉香火的“咔嚓”一刀,還得有個像樣的師父。當然,在皇宮裏,對領路人的稱呼未必是師父,也有可能是乾爹。
想要成為其他小太監的“乾爹”,那就得有些本事,起碼得是“某某總管”、“某某首領”,因為,這樣的才能“罩”住那些尋求庇護的新人。像這種能當領路人的太監,其手下往往有許多門徒。對於他本人而言,這些門徒不但是將來結黨營私的本錢,更是現下能伺候自己的僕人。所以,成為“乾爹”的太監能在宮裏過着優越的生活,甚至比王爺還要滋潤。
當太監也得有個師傅,若沒這個“領路人”,其下場往往苦不堪言
當然,光給新人提供庇護還不夠,當師父的起碼要傳授些安身立命的本事才對。老太監給新太監量身準備的課程,便包括宮廷禮儀、官僚背景、處事之道等等。別看聽起來簡單,這些門道可比大學的必修課還有門道。
首先、是宮廷禮儀。
我們總覺得古代人的繁文縟節不少,臭講究多。然而,與皇宮比起來,外面的那些規矩根本算不得什麼。太監不但要在語言上遵守規矩,還要在行為上遵守規矩,小到在宮裏走出的每一步的距離,大到見了皇帝該説什麼不該説什麼,這都是一套學問。
其次、是官僚背景。
這也是小太監要學會的必修課,內宮與外廷截然不同,儼然一個自成方圓的小世界,當太監的已不能“盡人事”,所以,他們的人生追求就只剩下權力和金錢了。想要獲取這些,單憑皇帝的打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他們必須找到宮外的“搖錢樹”。
這些“搖錢樹”大多是那些京官或地方官,在《清俾類鈔》中我們能看到不少關於地方官行賄的橋段,時人對此早已司空見慣。每逢進京述職,這些遠道而來的地方官都會給大小太監一筆“敬”,瞭解了官僚背景才能更自如地撈錢。
最後、便是處事之道。
其實,這才是太監必修課中最重要的一門,與皇帝后妃相處,一定得知道怎麼做才能討他們的歡心,起碼不能像個木頭人一樣。與同僚之間也要處理好關係,宮裏的形勢複雜,想要在這裏混下去可千萬不能得罪人,否則,被哪個太監擺一道,恐怕自己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當太監也得有個師傅,若沒這個“領路人”,其下場往往苦不堪言
在此我們不妨來看一個清朝太監的例子,就會知道太監這行為什麼需要領路人了。
劉太監的工作是專門為光緒帝剃頭,雖然,他的職務不高,但是,在太監裏的地位比較高。給皇帝剃頭的規矩十分繁瑣,每個月初一、十一、二十一這三天,他都要雷打不動地拿着工具伺候着。剃頭的時間被掐的非常精準,肯定是太陽昇到東南角的巳時,多一刻少一刻都要挨罰。
如果太監遲到了,會發生什麼?
時間遲了,就有“興隆到頂”的意味,就是大清的氣運到頭了的意思。在繁文縟節特別多的古代,這無疑是相當要命的。在剃頭時,太監與皇帝旁邊會站着一個拿着佩刀虎視眈眈的侍衞。太監只要有什麼異常舉動,那麼侍衞便會立馬掏出刀子,“咔嚓”。
劉太監必須用右手拿剃刀,且整套工作要“懸空”進行,他不得以除剃刀之外的任何身體部位觸碰萬歲爺的龍頂。一般在理髮時,理髮師總會用一隻手固定顧客的腦袋,這種情況在宮裏是不允許的。手按龍頭,那也是犯了忌諱,仍要“咔嚓”。
當太監也得有個師傅,若沒這個“領路人”,其下場往往苦不堪言
其次,不論刮頭發還是刮鬍子,太監只能順着萬歲爺毛髮的生長方向來刮,且不能逆着刮,否則,就是颳了龍的逆鱗,依舊“咔嚓”。小心翼翼地情況下,人難免喘粗氣,但在為皇帝理髮時切忌大喘氣,不能將污濁的空氣噴到龍頭上。如若不然,結果你懂的。
在一本回憶錄中,作者採訪了這位隔三差五便有“咔嚓”之憂的劉太監,據他説:“這簡直不是人乾的......每次剃頭都戰戰兢兢,當一次差下來,兩條腿都是軟的。”他的手藝,自然是上一位剃頭太監傳下來的,野史中宮外的剃頭匠給皇帝剃頭當然純屬謠言了。
可以説,如果沒有師父領進門,恐怕再高超的手藝都免不了被“咔嚓”了。
參考資料:
【《清波雜錄》、《清宮野史雜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7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太監也得有個師傅,若沒這個“領路人”,其下場往往苦不堪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