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南早報
據泉州網報道2022年福建省高招志願填報已開始,今年高考人數再創新高,據統計達1193萬人。都説“七分靠考,三分靠報”,高考志願填報也是個技術活,成為考生和家長的關注熱點。記者調查發現,與高考填報志願相關的APP五花八門。日前,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發佈了填報高考志願的7大注意事項,高校招生辦老師也提醒考生,有關志願填報APP多“唯分數論”,不可盲目依賴。
1 市民反映
APP“定向推送”院校專業不全面
“我們按意向專業篩選,結果有個別不知名的學校一直被推薦在前三位。”日前,市民李女士在陪着女兒填報志願時,發現了這一疑惑。李女士説,前不久,女兒獲悉有一個志願填報服務線上系統,繳費後獲取網址和賬號就可以登錄。李女士和女兒選定好幾個專業方向後,就按考分和排位做學校篩選。幾次操作後,發現有一所省外高校名字很陌生,但總是被“重點推薦”。之後她們又試着查詢意向院校,並和該所學校的官方網址對比,發現系統上顯示的院校專業並不全面。
李女士體驗後覺得,該系統有院校廣告推送的嫌疑,並不一定符合自身考分情況,並且院校和專業信息不全,無法讓女兒做科學而全面的選擇。
市民張女士最近也在忙着給親戚指導志願填報,使用了幾款APP來輔助志願填報。使用後,張女士發現,APP在做模擬填報分析時,多以院校錄取最低分和切線最低位次作依據,科學合理性值得商榷。“看得越多,好像越不知道要選什麼。”
2 記者調查
部分APP上的數據過時
記者通過線上搜索“高考志願”發現,與輔助高考填報志願相關的APP有幾十個,此外也有一些相關的小程序、網站等,都聲稱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有的可免費提供查詢,有的則需要付費成為VIP會員後才能享受“AI志願填報”,價格在幾百至數千元不等。
記者調查發現,考生通常會使用軟件內智能選志願的功能,輸入地域、分數等信息就可以一鍵測試,以獲得自己意向的擇校選擇,其中包括提供“可衝擊、較穩妥、可保底”三類不同梯度的院校。
記者隨機採訪使用過該類APP的幾位考生,反映不一。網上也有網友質疑平台數據與高校官網發佈的權威數據不相符。測試了幾款軟件後,記者發現除了院校、專業兩項服務查詢功能基本一致,在同樣的分數下,不同填報志願APP推薦的學校不同、錄取概率測試也不同。
“高考志願規劃師”無職業資格認證
在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成為新興行業後,網上“高考志願規劃師”也成了熱門,有各種老師直播“現身説法”。記者在線聯繫了一位“高考志願規劃師”王老師,他聲稱指導過的考生“0退檔、0滑檔,家長滿意度100%”,提供一對一填報指導,收費6800元。
“我做好填報方案,你直接抄上去就沒問題。”王老師提供一份已做好的填報案例給記者參考,自稱半天內就可以出一份報考方案,並口頭承諾“如出現調劑、滑檔情況會退款和賠償”,但無法提供書面合同協議。
隨後記者在電商平台上也有搜索到關於高考志願填報的服務產品,有的也提供大數據智能分析輔助填報,收費幾百元。而對於一對一線上指導志願填報,收費主要根據“高考志願規劃師”的資歷水平售價不同,其中資歷最高規劃師,指導價格達8999元。但對方對填報指導後出現調劑、滑檔是否有退款等問題含糊其辭。
記者查詢《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21版)發現,包括職業規劃師、高考志願規劃師名稱不在目錄之列,與此相關的職業指導師,也已於2017年取消了職業資格。根據相關規定,目錄之外一律不得許可和認定職業資格。
3 專家建議
不要太依賴軟件分析多參考平均分綜合考慮
華僑大學內招科科長曾珍表示,目前考生和家長會在高考志願填報中,以一些智能輔助類志願填報產品作為參考,考生在對報考院校和專業都較沒方向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輔助篩出一定選擇範圍。但這類軟件和小程序多是“唯分數論”,不要太依賴數據推薦,志願填報還是要對自身的興趣、職業發展、意向學校所處地理位置等做綜合考慮。
曾珍建議,在選定好意向的院校和專業後,參考院校官方網站,詳細查看招生章程、錄取辦法,瞭解學校的校區分佈、辦學層次、升學情況等,再結合自身情況綜合考慮。“每年最低分和最高分的上下浮動較大,志願填報還是主要以平均分作為參考。”
在志願填報方面,泉州黎明大學招生辦賴老師建議,考生可對比本年和去年招生計劃數,參考往年分數,充分考慮自身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就業傾向等因素,按先“熱”後“冷”,儘量將自己心儀的專業填在志願最前面。採用“衝、穩、保、墊”原則,儘量保證所填報的院校專業之間有一定的梯度。
4 部門提醒
提防“付費包上學”幌子
“關注高校和關注專業的填報方式不一樣。”泉州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吳徽明介紹,日前我省舉辦了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志願填報指導講座,全省各高中校和各地招考部門都有參加培訓。接下來,我市各校都會舉辦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具體介紹志願填報的政策解讀、填報注意事項等,引導考生和家長理性、科學、規範地填報志願。
吳徽明提醒,考生和家長在尋求線上或培訓機構的填報諮詢服務時,要理性對待,謹防被騙,比如,有的考生分數與院校錄取線差距較大,對方卻聲稱“付費就可以包上某大學”,“專科分數線也可以上本科院校”等,還有的打擦邊球,聲稱可以包上本科院校,其實不是全日制,而是自考模式,甚至獲取的是成人高考文憑。
吳徽明建議,如今志願填報信息很透明,考生和家長要多通過官方渠道瞭解,參考《招生指南》和《招生計劃》,不要盲目,避免耽誤學業。(記者 許奕梅 實習生 林賢敬 鄭中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