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雙減”政策發佈之後的首次高考如期舉行。北京考生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疫情後,順利踏進高考考場。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卷的作文題為“學習今説”和“在線”二選一。據北京晚報報道,大多數考生選擇了更容易上手的議論文“學習今説”,“我們最熟悉的事情就是學習,最有的説了。”
人大附中通州校區考點,老師在考點入口處列隊為考生們加油鼓勁。方非/攝
或以“學習今説”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或以“在線”為題目,寫一篇記敍文,都意在考察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學習今説”所給的材料指出,古人説,“學不可以已”,重視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當代中國,人們對學習的理解與古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要求考生從學習的目的、價值、內容、方法、途徑、評價標準等方面,任選角度説説自己的思考。記敍文則緊扣這一屆考生的特殊經歷,希望考生寫寫網絡時代、疫情期間的“在線”的經歷、見聞和感受。
高考作文題,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同樣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學習今説”命題,廣受好評。考的是考生學習成效,也是考生的思考能力。教育專家表示,“學習今説”既關注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重視學習的本質,又需要聯繫當代中國,體現新時代學習的特色,“學習是學生從小到大都在做的事情,學生肯定有話可説”。
的確,學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一個常説常新的話題。學習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收穫;今天的考生,理應有今天的“新説”。高考作文之所以備受關注,因為它往往都是時代的反映,用以檢驗學生知識儲備、行文能力,同時也能考察學生的精神和態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對於學習,中國的先賢聖者向來有好學的品質,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主體自覺,為後世留下了頭懸梁錐刺股等數不盡的好學典故;革命先輩也都是好學的楷模,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歷史擔當,創造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無論之於國家還是之於個人,不學習沒有出路,不堅持學習就會落後,可謂亙古不易的真理。
“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出自荀子的《勸學》。既表明要學習的知識沒有止境,也表明學習的過程沒有止境。這是給考生參加高考一時的考題,也是每一名考生可以寫一輩子的作文題;“學不可以已”,也不僅是給考生出的題,而是全社會都應該作答的考題。近年來,由於倡導全民閲讀,社會學習氛圍日益濃厚;首都大力建設“書香北京”,讓更多孩子在書香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考作文題讓考生“學習今説”,未嘗不是“書香北京”最好的註腳。
時代是最好的考題,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人生有限,學習需要時時“在線”。走出高考考場,在卷面上留下“學習今説”之後,期待考生沉澱下來,在接下來的人生中繼續思考“學什麼、怎麼學、為什麼學”的問題,立足當下的國情,立足今天的現實,向先賢學習、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學知識、學技能、學精神、學做人,為個人為社會為國家交出一份合格的時代答卷。
(原標題:評論丨高考作文題“學習今説”,也是一道時代問卷)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賈亮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