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只有1名授課老師4個孩子的教學點 迎來新學期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經典

9月3日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袁章勝特意為孩子們準備了開學寄語。只是,新學期估計僅有4個孩子報到,比上學期又少了1個。袁章勝是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蔣家鄉蔣家小學水仙教學點唯一的一名授課教師,從鄉里回到教學點,一呆就是近20年。除了他之外,教學點還有一名生活老師負責給孩子們買菜做飯。

留不住人的教學點

湖南水仙村,在2006年被確立為省級貧困村,距離蔣家鄉10公里遠。蔣家鄉的蔣家小學是距離水仙村最近的一個學校,交通不便成了孩子們上學最大的阻礙。後來,蔣家小學水仙教學點成立,由教育部門出資,用來滿足村裏孩子們的上學需求。教學點有兩層,配備了兩間教室,其中一間主要用來日常上課,另一間則用來放一些雜物。

蔣家小學水仙教學點。受訪者供圖

袁章勝是2002年回到水仙村教書的,最開始還有一位老師同他一起上課,後來,也離開了。“沒有辦法,我們這裏留不住人吶,山裏頭,啥都不方便,有的老師派過來,呆不了多長時間,就走了,也能理解。”袁章勝説,他看着下派的老師來了又走,已經習慣了。漸漸地,村裏的孩子也少了,年輕一點的父母會把孩子送去鄉里或者帶在身邊讀書,只留下幾個家中只有爺爺奶奶的留守兒童,年紀不大,學齡前到三四年級的都有,“最多教到五年級,然後就出去上初中或者打工。”袁章勝説。

一個人的課前會議

袁章勝一人要負責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課程,每天上五節課,早上八點半上課,最晚下午四點放學。袁章勝説:“學生都是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但大家都比較小,學的東西比較基礎,主要課程都教他們學一點,孩子們的思維和接受能力跟城裏孩子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條件有限,我能做的就是盡力。”

8月30日,袁章勝到鄉里蔣家小學開了次學期前會議,代表蔣家小學水仙教學點交流工作。袁章勝提到只有自己一個人的開學準備,乾笑了幾聲,調侃着説,“我們教學點課前會議就我一個人,我自己給自己開會,事情全都我做主了。”夜裏,袁章勝忙完了家裏的事,回到教學點的辦公室裏,對着教學點唯一一台電腦敲敲打打,“用電腦查些資料,為開學做準備。”

孩子們在上課。受訪者供圖

袁章勝告訴記者,村裏的孩子能送來上學的都是低年級的孩子,家裏只有老人帶着,幾乎都是留守兒童,有一些學齡前的孩子也會被家裏長輩送過來跟着學,但是因為不夠年齡,也不作為正式學生上課。可這些孩子,袁章勝也都是要操心的,他説:“家長把孩子送過來,孩子的安全就是第一,再來是學習和感受這個氛圍。”

長大後我仍記得你

1981年,袁章勝18歲,從他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到現在已經有40年的光景了,再過兩年,他就到退休的年紀了。“如果那時候我還被需要,我就接着幹。”袁章勝説,“我覺得教書挺好,一直到現在,把多少孩子送出去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我知道我一直在做這件事。”袁章勝表示,他和孩子們的關係更像是親人,孩子們除了學習上的事情,生活上的問題也經常找他幫忙解決,“他們一直比較親我,有的都去新疆上了大學了,回來路上遇見我還會叫我。”

袁章勝班上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袁章勝的妻子,是蔣家小學的生活教師,在鄉里工作,夫妻二人在白天是很難見面的,袁章勝説:“和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就是這些孩子們。”每天課間,袁章勝都會喊上班裏的孩子們做遊戲,老鷹捉小雞、丟手絹、抬椅子……他説,在遊戲中能看到孩子們的另一面,“他們很可愛,很活潑,我希望他們能一直這樣快樂下去。”

早些年,有一個班上的女孩子因為家裏困難,差點輟學回家,袁章勝了解情況後,幫助女孩聯繫公益組織,為她爭取了繼續讀書的機會,現在小女孩順利上了初中,成績可人。“直到現在,她爺爺過年過節都會打電話問候我一下,這種時候我就很受感動,覺得我做的事有意義。”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開學前,袁章勝特地把授課的教室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擦了黑板,擺上桌椅,他留了上學期貼在牆上的孩子們課上畫的水彩畫,成了雪白牆壁上的點綴。他説:“我給孩子們留的暑假作業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開學第一課上,我會請他們在課堂上分享出來。”

在袁章勝看來,教書就是他喜歡的事,即使每個月只拿着幾百塊錢的工資。“我也嘗試過做生意,種水果,但是到頭來發現自己還是喜歡教書。”早些年,在袁章勝來到教學點當老師之前,他被突然墜落的大石塊砸中頭部,送往醫院做了緊急手術,才保住性命。袁章勝説:“那個石頭應該有七八斤吧,砸下來我就倒下了,如果我當晚沒有做那台緊急手術,可能就再也站不上講台了。”恢復後,他便放棄了轉行的念頭,又回到熟悉的三尺講台前。

9月3日是學生開學的日子,袁章勝説:“預計這學期會有4個孩子報到,比上學期少1個。”袁章勝為孩子們準備了開學寄語,他表示,“我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早日成才,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