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科學社”迎來生力軍 小學老師樂當“科普志願者”

“家門口科學社”迎來生力軍 小學老師樂當“科普志願者”

圖説:“大手牽小手,共建家門口科學社”主題活動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如何在基礎教育領域,主動迎接和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浪潮,培養出青少年的數據意識、計算思維和創新能力?日前,一場“大手牽小手,共建家門口科學社”主題活動在徐彙區楓林街道黨羣中心舉辦,政府、學校、社區、民非等共聚一堂,積極探索科普資源普惠共享的新格局。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徐彙區東二小學被中國電子學會授予“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賈敏等6位老師被聘為“科普志願者”,帶動更多人走近科學。

《全民科學素養行動計劃綱要》指出,要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羣體。除了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想象力,還要求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

剛剛過去的寒假裏,徐彙區楓林街道的“STEM機器人搭建”始終處於“忙線”中——作為社區書院的品牌活動,老師在現場用生動有趣的科普教育,帶領萌娃們在家門口就能走近機器人的世界。記者瞭解到,在社區書院的平台上,上海正在打造“家門口科學社”,以有趣好玩漲知識為目標,建設接地氣的科普基地,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

起源於社區的“家門口的科學社”,在發展中也與周邊學校共同成長。在這場主題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徐彙區東二小學分享了與徐彙區楓林街道及上海市創展科普發展中心合作共建的經驗與收穫。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基本。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在楓林街道的幫助下,引入了上海市創展科普發展中心設計的科普課程,送教上門。”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副校長陸向榮表示,機器人搭建、圖形化編程等明星課程獲得了學生們的喜愛,不但拓展了科學知識,更培養了創新能力。

受益於這些人工智能的課程,目前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共有19名學生通過了中國電子學會青少年軟件編程等級考試的一級,還有7名學生通過了二級考試。這讓陸校長有了更多的期待:“在新學期,我們還會有更多學生在科學興趣課的帶動下,參加更多元、更高等級的賽事。科普配送工作也不會侷限於一個興趣課,未來要深入到學校更深層面的教育中,例如在科技節、閲讀節上滲透科普內容,為孩子們點亮科技智慧之光。”

“有夢想才會有將來,在孩子們的心中植根科學之夢,是學校的責任。而在這個過程中,科普資源的普惠共享非常重要。”徐彙區東二小學校長王宛陵則表示,上海市創展科普發展中心帶來的機器人課程等不斷迭代更新,已經在東二小學推出了四年。在此過程中,不但激發了學生們的科學火花,也帶動了科普師資的培訓孵化。

“我們學校有120多位老師,老師中也有需要挖掘的科普苗子。” 王宛陵告訴記者,學校一直在鼓勵教師參加科普機器人展示活動師資培訓,首批通過測評的三位老師已經獲得了持證上崗的資格,從人才儲備的角度來看,有助於提升學校的科技教育水平。

活動當天,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梁兆正與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陸向榮副校長、徐彙區東二小學王宛陵校長一起為“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教育基地”共同揭牌。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部長周勇、徐彙區科協副主席宋偉、楓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海濱分別為7名老師授予由楓林街道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和上海市創展科普發展中心聯合頒發的“楓林·創展 科普志願者”的聘書。當“家門口科學社”迎來更多生力軍,科普的種子將持續播撒到青少年的心中,加速提升我國科技後備人才隊伍的素質水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7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門口科學社”迎來生力軍 小學老師樂當“科普志願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