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
作者:周定舫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了。我懷着萬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
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它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和天安門遙遙相對,在遠處就可以看到毛主席親筆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我越過廣場,踏着橘黃色花崗石石道,徐徐走到紀念碑台階前,從近處仔細瞻仰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是根據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興建的。當天傍晚,毛主席率領全體政協委員為紀念碑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奠基禮,毛主席親自執鍁剷土,為紀念碑奠定基石。從1952年8月1日動工興建以來,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情支援和關懷。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94米,有10層樓那麼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24米。紀念碑是用17000塊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砌成的。它象徵着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誌着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
我踏上花崗石鋪成的台階,到了第二層平台。碑身四周圍繞着雙層漢白玉欄杆,欄杆的形狀和天安門前玉帶橋的漢白玉欄杆一樣,美觀樸素,潔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顯得更加莊嚴、雄偉。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塊60噸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閃閃發光。這八個字是碑的主題。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鎦金字整齊地排列着,這是毛主席親自起草、周總理親筆書寫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東西兩側上部,刻着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裝飾花紋,象徵着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組成的八個大花圈,這些花朵象徵着英雄們品質高尚、純潔,表示全國人民對他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碑頂是民族傳統的建築形式,是上有捲雲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整個紀念碑的造型使人們感到既有民族風格,又有鮮明的新時代精神。
10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長40.68米。據地質學家化驗證明,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裏有20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態都不相同。
從碑身東面起,按着歷史順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銷燬鴉片煙”,描述了鴉片戰爭前夕,1839年6月3日,羣眾在虎門銷燬鴉片的事蹟。浮雕上,憤怒的羣眾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運到海邊,傾倒在放有石灰的窯坑裏銷燬,一股股濃煙從石灰池上升起。人羣后面,有炮台和千百隻待發的戰船,準備隨時還擊英帝國主義的挑釁。畫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現出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堅定決心。東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寫1851年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經濟、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號,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在這幅浮雕上,一羣拿着大刀、梭鏢、鋤頭,扛着土炮起義的漢族壯族人民的兒女,正從山坡衝下來,革命的旌旗在迎風飄揚。
往南轉到碑身的後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莊嚴畫面。深夜,起義的新軍和市民,摧毀了湖廣總督府門前的大炮,正向總督府裏衝去。總督府內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總督府的牌子,被打斷在階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龍旗,被踐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結束了二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接下來的一幅是“五四愛國運動”。這是中國民主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浮雕的畫面顯示出學生們齊集於天安門前舉行愛國示威遊行的情景。一羣男女青年學生,舉着“廢除賣國密約”的旗幟,慷慨激昂地來到天安門前。梳着髻子、繫着長裙的女學生,在向市民們散發傳單。人羣高處,一個男學生正在向圍着他的羣眾演説。憤激的青年演説者,怒形於色的人羣,使整個浮雕充滿了痛恨賣國賊、激動人心的氣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運動”。1925年5月30日,上海羣眾一萬多人在南京路上舉行反帝國主義大示威,英國巡捕向徒手羣眾開槍射擊,死傷多人。“五卅慘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促使全國範圍的大革命風暴的爆發。這幅浮雕表現出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各界人民堅強不屈地向帝國主義鬥爭的情景。畫面上成千上萬的工人、學生、市民舉着“打倒帝國主義”的小旗,衝破英國巡捕的沙袋、鐵絲網英勇地前進;商店關門罷市,戴着禮帽的商人也加入了鬥爭的行列;被打傷的工人,在戰友們攙扶下,繼續勇往直前。人羣后面,隱約看到外灘的海關和銀行大樓。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義”的浮雕。畫面從一個連隊的角度來表現這一偉大起義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個指揮員揮着左手向戰士們宣佈起義,士兵們舉着起義的信號——馬燈,光輝的紅旗舉起來了,戰馬在呼嘯,勞動人民在幫助搬運子彈,戰士們激昂地高呼着。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展開了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鬥爭。緊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敵後游擊戰”,浮雕上顯現出抗日戰爭時期太行山區敵後游擊戰的場面。遠遠望去,在一座雄偉峻峭的半山腰裏,游擊隊員們正穿過高大的樹林和茂密的青紗帳,去和敵人戰鬥。畫面上,青年男女農民拿着鐵鏟,揹着土製地雷;白髮的母親送槍給兒子,去打擊日本侵略者;年輕小夥子站在指揮員身旁,等候命令,準備隨時投入消滅敵人的戰鬥。
最後來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浮雕,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國民黨認為不能逾越的天塹長江,被英勇無敵的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了。浮雕上,號兵吹起衝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射信號彈;已登上敵岸的戰士,踏着反動派的旗子,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老巢——南京城衝去;後面數不清的戰船正在波濤中前進。在這幅浮雕的兩旁,是兩塊裝飾性的浮雕。左邊,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擔架、農民運軍糧、婦女送軍鞋等熱烈支援前線的場面。右邊的一塊,表現全國各階層人民舉着紅旗和鮮花,捧着水果,歡迎解放軍、慰勞解放軍的情景。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我想,人們從這裏可以瞭解到中國革命所經過的艱苦道路,先烈們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當我走下台階、離開紀念碑的時候,我再一次向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默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