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順其自然摘冠肖賽 華裔鋼琴家劉曉禹的“非典型”之路
中新社記者 應妮
七歲開始學琴,十一歲開始多次超越自己的年齡組奪得加拿大鋼琴比賽頭獎;十五歲摘取加拿大OSM鋼琴比賽的桂冠。今年10月,二十四歲的加拿大華裔鋼琴家劉曉禹一舉斬獲第18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日前他以線上訪談形式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彼時劉曉禹正在韓國首爾準備演出。獲獎後的工作節奏完全超出他的想象,巡演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份,“這麼瘋狂,就像‘飛人’,我正在習慣中,學會享受這個全新節奏。”
劉曉禹可謂絕對意義上的“非典型”琴童。
七歲才開始學琴已經較一般琴童略晚,他最開始接觸的是電子琴,父親在報紙上找鋼琴老師的首要準則是“有耐心”。即使練琴,也不是每天固定必須多長時間,用他自己的話來説,“還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做啊”,所以劉曉禹不僅喜歡打電玩,也會去游泳、畫畫、下圍棋、打乒乓球……甚至一度還曾考慮過去做游泳運動員。在他腦子裏,彈琴這件事上就沒有存在過“嚴厲、不容易”的記憶。
“父母一直沒有過度消費我的愛好,沒有特別急功近利的心態,這條路走得特別順其自然”,事實上,他絕對不認同自己是“神童”。在劉曉禹看來,或許正因為晚一點,可能才稍微好一點。自己是屬於那種如果做得太狠就不願意去做的人。所以,練琴不是説每天一定要練多長時間,“喜歡,自然會去做。有時候會一天不練,有時候一天六七個小時。”
“生活是自己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從小,父親就一直這麼跟我説,別人是替代不了的。”成人後,他意識到這一告誡的可貴:鋼琴是自己的選擇,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參加肖賽,劉曉禹基本沒什麼壓力。
“整個過程可以説是很享受了”,他説。
由於疫情原因,肖賽延期一年舉行。在很多人因為疫情而消極的時候,劉曉禹卻真正沉澱下來。“疫情期間減少了很多户外活動,心裏更靜了。那段時間我讀了肖邦的書和信,再去看譜子,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是因為一年多沒有登台,所以對舞台更加渴望。“我屬於激情型選手,所以上台之後一直想的是怎麼剎車,特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大家一直認為劉曉禹在比賽時的狀態非常穩,但他還是感覺自己有很多不足。
事實上,延期一年的肖賽全球報名人數創下新高,最終來自10個國家的12位選手進入了決賽,這也意味着今年的決賽高手如林甚於以往。在這樣的氛圍中,想不緊張真的很難。劉曉禹認為,除了琴技之外,心態很重要,“這樣級別的比賽,毋庸置疑,大家都很強。我只要能保證把平時準備的東西都展現出來,越接近平時好的狀態越好”。從比賽開始,劉曉禹就不太關注外面的世界,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保持着這樣強大的專注力,甚至直到上台前,他還會在譜子中發現新東西。
肖賽現場,劉曉禹最後一個出場,與華沙愛樂樂團合作演奏了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曲畢,滿堂彩。
“偶像是誰?”面對中新社記者的問題,這位年輕鋼琴家居然想了有一會兒,而記者以為他會脱口而出某位已故鋼琴大師的名字。“卓別林吧,我覺得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很牛,用樂觀積極來表現消極”,劉曉禹如是解釋。
這一傾向或許可以解釋他的獲勝,“在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後,技術和音樂已經分不開了,一定程度可能拼的是藝術審美和理解,這跟從小的生長環境和所接觸的事物都有關係,這些都是塑造個人風格的因素,而音樂和個人的風格是分不開的。我的愛好很多,愛好之間會互相影響,再加上我學琴的過程中沒有特別急功近利,也許就使得我的音樂呈現得比較自然。”
劉曉禹生於法國巴黎,長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父母是中國留學生,英文名Bruce源自中國功夫巨星李小龍。他的中英法語都是母語級別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交流完全無礙。
此前劉曉禹常常在寒暑假回到中國。“期待早日回(中)國演出,最想念(中國)國內的好吃的!”鋼琴家露出了孩子氣的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