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各地需儘快推進 | 新京報社論
“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涉及最基本的家校職責界定問題,不存在地區差別,不容遲疑。
資料圖。
文 | 社論
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連日來引發廣泛討論。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佈《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媒體梳理發現,從2018年至今,已有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山東、貴州、廣西、山西和陝西等至少十個省份教育部門出台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
“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中央層面其實已有明確規定。去年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要求,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佈置懲罰性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
就眼下的情勢看,這一要求只是在部分省份得到了回應,多數省份存在執行滯後的問題。但對於國家層面的要求,顯然不能由各地選擇性執行,而應該成為全國各地的統一行動。現在至少已經有十個省份明確要求教師不能讓家長批改作業,其他地方也該儘快推進了。
還應看到,“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涉及的是一個最基本的家校職責界定問題,並不存在地區差別,因此不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的實施措施。
學校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其實質是模糊了家校職責邊界。學校把家長變為校外作業批改員和輔導員,不但沒有履行好學校、教師的職責,也導致家庭教育過度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既增加學生的負擔,又製造家庭的教育焦慮。由此可見,在國家層面的《意見》中,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不是小題大作。
客觀而言,一些地方、學校對這一規定,還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在追求升學率、“分數至上”的功利教育氛圍中,“題海戰術”是重要的應試手段。學校老師之所以佈置家長批改、輔導孩子作業,是希望提高“刷題”的效率,如果老師佈置作業、老師自己批改,勢必會影響老師佈置作業的量。
這固然是客觀事實。但一方面,國家已明確反對以搞“題海戰術”為基礎的應試選拔,無度地佈置作業,本身就有違素質教育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讓家長“代勞”教師的功能,這違背了教師的角色倫理,從理念的根源上就是錯誤的。這就要求,各地必須儘快將《意見》落地,將學生、家長從這種畸形的家校關係中解脱出來。
當然,一項政策貼地而行,光喊口號不行,必須健全問責機制——問責機制的缺乏,恰恰是《意見》難落地的重要原因。所以,減少乃至杜絕“家長批作業”現象,需配置一套賞罰嚴明的評價體系。
在這方面,不妨像抓“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工資”一樣,充分發揮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的作用,讓教育督導“長牙齒”。對於那些尚未執行《意見》要求的地方,國務院有必要加強督導,督促各省份儘快制定相關文件,如果遲遲不肯動議,也有必要給予一定懲罰。
總而言之,教師將批改家庭作業的責任轉移到家長身上,不論在科學性還是從義務教育分工層面,都經不起考量。既然中央已經出台了明確的《意見》,各地就得儘快制定相應的執行細則,別因為短時的利益,而破壞了長久的教育生態。
編輯:新吾 校對: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