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氾濫。 —— 培根
經過“九子奪嫡”事件殘酷洗禮的雍正皇帝,初一登基就被“繼位不合法”的負面輿論包圍,為了穩定統治根基、控制朝廷局面,性格本就“雄猜陰鷙”的雍正皇帝開始了一場血腥殘酷的政治清算。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就連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禵,就連潛心修書、不問政事的皇三子胤祉都受到了雍正皇帝不同程度的打壓和懲治。
除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瘋狂清算,就連當初“內外夾輔為重臣”,立下擁立之功的隆科多和年羹堯,一旦有了威脅皇權的可能,雍正皇帝也是毫不留情,不是“勒令自盡”就是“圈禁終身”。
當然,雍正皇帝也絕非殘忍冷酷的暴君,昔日的皇室兄弟也並非全都不得善終。在那些落得善終的皇子中間,又以皇十三子胤祥的聖寵最盛、權勢最大,結局也最為完美。
雍正朝時期的皇十三子胤祥,究竟以何種形象存在?
雍正七年,胤祥的權勢、聲望達到頂點,監管户部三庫、會考府、造辦處、外國傳教士事務、西北軍事的全權指揮、總理營田水利,掌管圓明園八旗禁軍、全國重大案件審理、國庫欠款追繳、各種祭祀大典等等幾乎涵蓋了朝廷的所有事務。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胤祥還擁有兩項史無前例的巨大權力:1、掌握全國正三品以上武職官員的任免;2、吏部上呈之各地督撫、道員、府縣的官員名單,必須“問及王之意見”。
除此之外,根據《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記載,雍正皇帝曾經一位臣屬的奏摺中,給出過如此批示:
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
能讓雍正皇帝這樣的雄主“低頭就範”,恐怕也只有怡親王胤祥能辦到了!
根據《清史通鑑》對怡親王胤祥的總結,此時的胤祥集政治、軍事、財政、人事、皇族內政等諸多大權於一身,既是能定調子的朝廷重臣,又是整個朝廷的大管家,更是雍正皇帝最為信任的侍衞長。由此可見,後世對其“常務副皇帝”的尊稱,絕對是名副其實。
只是,原本就猜疑心極重,又特別注重皇權集中的雍正皇帝,為何對怡親王胤祥毫無猜忌?
向來厭惡朋黨的雍正皇帝,為何還多次主動要求朝廷大員、地方督撫“同王結交,不用害怕,因這是朕的主意,保於爾有益無損也”?
歷史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雍正皇帝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十三弟,也是有着具體原因的。
有人認為,是因為怡親王胤祥的“公忠體國”,為雍正皇權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有了雍正皇帝對其的絕對信任和巨大恩寵。但早在雍正繼位之初,尚未正式進入雍正朝的時候,雍正皇帝對胤祥的絕對信任、毫無猜忌就已經明確表現。
所以,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幾乎全部來源於康熙朝時期!
1、自幼培養的深厚感情
因為曾被雍正帝生母,時為“德妃”的烏雅氏撫養,皇十三子胤祥和當時的皇四子胤禛關係非比尋常。按照雍正皇帝為胤祥親撰的祭文內容來看,胤禛和胤祥自幼親密無間,康熙皇帝還曾命胤禛親自教授胤祥數學,“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每一次跟隨康熙皇帝外出巡視,兩兄弟必定“形影相依”;如果不能一同出巡,也必定會有書信往來。
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皇四子胤禛自幼性格孤僻、脾氣暴躁,曾多次受到康熙皇帝的訓斥。皇四子胤禛之所以和其生母關係不好,和其古怪的脾性有着很大關係;“九子奪嫡”事件中,他之所以勢單力薄,也是其性格起到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説,幼年時候的雍正恐怕就只有胤祥這一個親密無間的兄弟和朋友。
有着如此難忘的同年,雍正皇帝和怡親王胤祥之間的關係自然非尋常兄弟能及,這種自幼培養、知根知底的感情就是絕對信任的來源。
2、“九子奪嫡”中對雍正皇帝的鼎力相助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十三子胤祥絕對是皇四子胤禛奪嫡過程中最堅定的支持者,暢春園繼位當晚,如果沒有胤祥及時勤王保駕,皇四子胤禛很可能就會和皇位失之交臂。
雖然在清朝官方文獻中並沒明確記載胤祥對胤禛奪嫡的支持表現,但雍正皇帝於雍正元年的一份“密旨”似乎能説明點什麼:
雍正元年,皇帝諭後世子孫嗣位子孫永遠遵守:怡親王允祥在皇考之世於朕篤盡弟誼,多資贊助;自朕御極以來,最為宣力輸誠,深裨政治。
這份出自雍正元年的“密旨”,只能是對胤祥之前的貢獻説明。也就是説,在“九子奪嫡”期間,在康雍皇權更迭的過程中,胤祥的巨大貢獻只是出於某種考慮未明確記載於官方文獻而已。
雍正專門為胤祥下發的諭旨
另外,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時,皇十三子胤祥曾經被短暫圈禁,而圈禁的理由卻沒有任何説明。畢竟是當朝皇子,被圈禁了幾乎一年,官方文獻為何連點説明都沒有?就連雍正皇帝繼位以後,也只是給出了“因二阿哥一事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這樣説了等於沒説的原因。
那麼,一向被康熙皇帝疼愛的胤祥,到底因何得罪了康熙,受到了將近一年的圈禁?
從雍正皇帝登基以後對胤祥明顯帶有彌補性的賞賜來看,從上述“在皇考之世於朕篤盡弟誼,多資贊助”的説明來看,胤祥恐怕是主動為胤禛背了黑鍋。只是,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被雍正皇帝出於維護自身形象的考慮而刪除了。
在奪嫡過程中,在皇權更迭過程中對雍正皇帝都能鼎力相助,甚至不惜身陷囹圄的皇十三子胤祥,自然會贏得雍正皇帝的感恩和信任。
3、胤祥對雍正皇帝沒有一絲威脅
當然,上述兩方面的原因也只是給予了雍正皇帝應該信任胤祥的理由,但一母同胞的弟弟,他照樣懲治;奪嫡之爭中,對其起到決定性幫助的隆科多和年羹堯還不是落得悲涼下場。所以,讓雍正皇帝絕對信任胤祥,對其毫無猜忌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怡親王胤祥對雍正皇權沒有一絲威脅。
從雍正朝初期的“總理事務王大臣”,到雍正七年的“常務副皇帝”,怡親王胤祥手握朝政大權,如果他願意,就其當時的地位、聲望和影響而言,足可以對雍正皇權造成致命打擊。但是,手握大權的胤祥只對雍正皇帝忠誠,只為大清江山奉獻,追繳欠款,治理水患,整飭吏治,為國舉賢,雍正皇權需要他做什麼,他永遠是衝在前面的第一人。
向來注重兄弟感情的怡親王胤祥,在雍正皇帝嚴懲昔日奪嫡政敵時,也曾流淚,也曾惋惜,只是他從未出言相勸,因為他知道只有如此,雍正皇權才能穩固,祖宗江山才能久遠。
鑑於胤祥的巨大貢獻,雍正皇帝在自己的陵寢旁為其選擇了一塊“中吉”之地,胤祥聽後卻驚恐失色,拼命推辭,直到雍正皇帝答應其另選陵址。選定陵址後,胤祥“口吞陵地之土”,嘴裏還唸叨着“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縱然權勢如此之盛,縱然聖寵如此之盛,他依然能擺明自己的位置——我是弟弟,但我更是臣子!所以,才有雍正皇帝對其“一心翊戴,克盡臣弟之道”的至高評價,所以才有雍正皇帝對其絕對放心的信任!
正如雍正皇帝為胤祥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的説明,“怡親王事朕,克殫忠誠,職掌有九,而公而忘私,視國如家,朕深知王德,覺此八字無一毫過量之詞”。地位如此之高,卻能清醒的認清自己的位置;恩寵如此之盛,卻能始終保持恭謹之心;“公而忘私,視國如家”,焉能不得同樣“為國為民,日夜憂勤”之雍正皇帝的信任和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