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味精的發明,純屬一種偶然。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國大學的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由於在上午完成了一個難度較高的實驗,此刻他的心情特別舒展,因此當妻子端上來一盤海帶黃瓜片湯時,池田一反往常的快節奏飲食習慣,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嚐起來了。
池田這一品,竟品出點味道來了。他發現今天的湯味道恃別的鮮美,一開始他還以為是今天心情特別好的緣故,再喝上幾口覺得確實是鮮。“這海帶和黃瓜都是極普通的食物,怎麼會產生這樣的鮮味呢?”池田自言自語起來,“嗯,也許海帶裏有奧妙。”職業敏感使教授一離開飯桌,就又鑽進了實驗室裏。他取來一些海帶,細細研究起來。
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後,池田菊苗教授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帶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如把極少量的穀氨酸鈉加到湯裏去,就能使味道鮮美至極。
當時一位名叫鈴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從海帶中提取碘的生產方法。當他一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後,靈機一動立刻改變了主意,“好哇,咱們不搞提取碘的事了,還是用海帶來提取穀氨酸鈉吧!”
在大豆和小麥的蛋白質裏也含有這種物質,利用這些廉價的原料也許可以大量生產穀氨酸鈉。
池田和鈴木的合作很快就結出了碩果。不久後,一種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現在東京淺草的一家店鋪裏,廣告做得大大的——“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汁”。一時間,購買“味之素”的人差一點擠破了店鋪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