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把明朝太廟佔為己有,清朝為何不自己修個太廟?

前言

女真人心中也明白,他們對於明朝江山的掠奪並非正統,若是想要入主中原,坐穩這大明江山必須要有一個正統的名義,讓天下臣民以及大明百姓的餘孽心服口服,這個時候李自成的出現給大清拋出了契機。

清軍入關後,把明朝太廟佔為己有,清朝為何不自己修個太廟?

天下百姓有目共睹,崇禎皇帝的上吊自殺是由於李自成的逼迫。同時,李自成在攻入北京之後,大肆屠殺、掠奪百姓財物。面對生靈塗炭,百姓哀鴻遍野的江山,天下必須要有有志之士站出來,還天下人一個安靜祥和的世界。顯然,大清舉起了“正義的旗幟”,以救世主的名義開始入主中原。

既然是救世主,又打着正義的旗幟,大清必須把這一場面給做好,才不會遭受天下百姓的非議。所以對大明江山原先的基調,大清不能做太大的改變,甚至大清要時時刻刻保持對前輩的尊敬之心,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大清的場面活

為了做給天下人看,同時向天下人表明自己能夠容納漢人的誠懇之心。多爾袞以及順治帝在入主紫禁城之時,摒棄了李自成當時的殘暴,對明朝列祖列宗所享有的太廟以及安葬明朝帝王的十三陵,都做了非常充分的保護措施以及規劃。在這一點上,相比於之前的朝代,大清的做法確實是讓人無懈可擊。

不過,就算是大清朝再寬容宏大,私下中也存有自己的私慾。在紫禁城對天下臣民發號施令,是皇權統治的標誌,清朝帝王也不例外。而且大明江山已經是後繼無人,愛新覺羅佔據紫金城自然是理所當然。不過除了紫禁城之外,愛新覺羅還惦記上了明朝的太廟。

清軍入關後,把明朝太廟佔為己有,清朝為何不自己修個太廟?

明朝太廟易主清朝

相比於北京金光閃閃的太廟來説,滿清在瀋陽的太廟簡直可以用蝸居或者是狗窩來形容。明朝太廟有前,中,後三座大殿,有漢白玉的台基,更有殿內沉香木的樑棟以及其他建築所使用的金絲楠木,佔地面積更是高達兩千多平方米。

就如同滿清的統治者第一次看到紫禁城之時的震驚表情一樣,太廟的存在也給了他們同樣的震撼。所以當滿清的統治者惦記上太廟之時,不得不想方設法地將明朝的列祖列宗移出太廟。但是清朝的統治者入關之時所打出的旗幟是拯救明朝,若是剛剛坐穩皇位,便剝奪了明朝列祖享受的牌位供奉,豈不是與初心背道而馳?

清軍入關後,把明朝太廟佔為己有,清朝為何不自己修個太廟?

不過,既然清朝統治者已經心有所念,太廟易主是遲早之事,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明朝的朱元璋以及嘉靖皇帝。眾所周知,明朝是從南京到北京遷都,朱元璋在位置之時,南京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體系,供奉祖先的太廟自然已經存在。

當時由於明朝江山來源也並非是正統,所以朱元璋為了安穩天下民心,自然也是做足了場面。朱元璋在欽天山安置廟宇,將三皇五帝以及夏禹,商湯等人進行安置。朱棣遷都北京之時,天下已然安穩,自然不必再搞朱元璋的一套體系,欽天山也只是派人搭理,並未多做其他動作。而在嘉慶帝繼位之時,因為前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荒唐無度,甚至未留下子嗣,這才有了嘉靖帝的撿漏。所以嘉靖帝一經上位之時便開始標榜自己的正統性,特地設置歷代帝王廟,供奉以往的開國皇帝。

清軍入關後,把明朝太廟佔為己有,清朝為何不自己修個太廟?

既然有欽天山以及歷代帝王廟的存在,清朝帝王自然是不必多費苦心,將明朝牌位移入歷代帝王廟即可。與此同時,清朝帝王將努爾哈赤以及皇太極兩大家子的牌位升祔,共同配享太廟的香火。

歷代帝王廟的規模

順治時期,能夠進入歷代帝王廟的指標要求很高,其中共有帝王25位,陪臣39位,這其中都是為國為家做出巨大功績之人;到了康熙時期,無論是明君或者是昏君更或者是奸佞小人,都可以進入歷代帝王廟,指標高達143位帝王;雍正時期是進一步擴大,帝王164位,陪臣79位。

結語

可以明白,滿清之所以如此地大張旗鼓,其實最終目的與歷朝歷代所推崇的正統性有關。地位越高且皇權越大,自然是愈加註重這些名聲。何況滿清在當時是外來民族,只要有利於民心的事情,他們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做出行動。如此一來,天下臣民得到安撫,萬心歸一,明朝餘孽才再無折騰可能,滿清才能安穩度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4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軍入關後,把明朝太廟佔為己有,清朝為何不自己修個太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