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在本質上是屬於地方軍隊,但湘軍又和普通的地方軍隊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戰鬥力,在湘軍巔峯時期,應該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淮軍是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指示下建立的,楚軍是左宗棠在曾國藩的指示下建立的。可以説,如果曾國藩有二心的話,可能清朝之後的王朝就要姓曾了。
湘軍成軍之時,擁有陸軍13營6500人,水師10營5000人,加上雜度役共17000人;但是隨着戰事的發展,有些營消失了,又新增了一些營,而且每個營的兵力並不再固定,所以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統計了;總之,在湘軍最巔峯時期,擁兵十二萬。但曾國藩在攻滅太平天國後,並沒有擁兵自重,反而是解散了湘軍,以至於曾國藩後期的地位遠不如李鴻章。
不過湘軍的強,也不是毫無緣由的,據記載,整個湘軍系統中位至總督者15人,位至巡撫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員不勝數。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投入到曾國藩麾下,還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師、科學家。但是湘軍之中,最精鋭的部隊卻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所率領的“吉字營”。
公元1856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在江西湖口慘敗後,被太平軍圍困南昌周圍的狹小地區,處境十分險惡。曾國荃為了救援其兄,與吉安知府黃冕勸捐募勇3000人,援救江西,連陷安福等地,進圍吉安,並攻破了吉安城。曾國藩從吉安之役中,看到了九弟曾國荃倔強不屈的性格和帶兵打仗的才能,認定他是個可以擔當大任的人物。
自此以後,曾國藩就把曾國荃率領的“吉字營”湘勇看作是自己的嫡系部隊,處處予以照顧。這“吉字營”到底有多悍勇呢?安慶位於長江中游,溯江而上則能據漢口、武昌,順水而下,則南京門户洞開,軍事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在湘江準備攻取安慶時,該城已被太平軍佔領達9年之久,但是由於安慶防守得實在太嚴密,所以一直無法攻下。
公元1860年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安慶以北的集賢關,開始了對安慶的圍攻。曾國荃率湘軍8000人進逼安慶,在城西、城北開挖長壕兩道,造成包圍之勢,斷其軍糧。城內太平軍屢次出城作戰,湘軍都堅守壕壘,不輕易越壕迎戰,屢屢挫傷太平軍的鋭氣。太平軍陳玉成部前來救援,也始終無法突破湘軍的陣地。
這段時間,戰爭的激烈、殘酷,超過了湘軍以往參加的任何戰鬥,一月內,僅在集賢關內外,太平軍死亡一萬多人。湘軍除在戰場上殺戮外,又把投降和被俘的太平軍集體屠殺,屠戮之慘狀,連性格極為蠻狠、兇殘的曾國荃手腳都感到癱軟,表示打完這一仗後,他要回家做鄉農了。但最終,曾國荃還是順利攻下了安慶。
安慶之戰,曾國荃又為湘軍立了一大功。安慶的陷落,為進攻天京準備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清廷以曾國荃“智勇兼施”賞加布政使銜,並賞穿黃馬褂。公元1862年春,曾國藩開始部署進攻天京。他又把主攻的任務交給了弟弟曾國荃。但曾國荃並沒有按原計劃出師,反而是連下數城,直逼天京城。
曾國荃孤軍深入至太平天國軍的核心,兇險程度自是不必多説,就連曾國藩替他擔心不已,寫信勸他暫時後退,以求穩妥之策。但曾國荃絲毫沒有退兵的念頭,曾國藩準備派李鴻章部前去援助,也遭到他的拒絕。他開始在天京城外深挖壕溝,廣築防禦工事,並結合水師,全力出擊,靠2萬軍隊擊退了號稱20萬的太平軍援部。
曾國藩見他打了勝仗,又趕快勸其趁好即收,撤兵天京,以保全功業。此時已覺勝券在握的曾國荃力排眾議,還謝絕了白齊文指揮下的“常勝軍”的支援。而且還連戰連捷,幾年奪下天京城外所有的戰略據點,都是在極為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取得的“戰績”。最終,曾國荃安排心腹、亡命徒李臣典點燃埋在天京城牆下面的三萬斤火藥,炸開了天京城,天京城陷落……
為何曾國荃和麾下的“吉字營”會這麼驍勇呢?因為他麾下的人馬都是招攬的山賊等亡命徒,每攻下一城,曾國荃命令放假三日,任憑兵勇燒殺搶掠姦淫,無惡不作。因此這支湘勇在攻城時,都能奮不顧身,鋌而走險,這個特點在後來圍困安慶、攻陷天京時表現尤為明顯。
估計如此特殊方式,估計也就曾國藩的弟弟敢用,因為一切事都有曾國藩兜着的,而曾國藩當時手握湘軍,朝廷還要倚仗曾國藩來對付太平天國,所以只要曾國荃做的不是太出格,曾國藩都能兜得下。試問,這樣的軍隊,即便再驍勇,又有誰敢用?關鍵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曾國荃自己不怕死,只有這樣,才能讓手下那些亡命徒臣服,這還真不是一般人學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