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最常用的幾類文具,你喜歡哪些呢?印象中小學生作業量沒有初高中多,不會使用太多文具,事實上小學生消耗學習用品的速度並不慢。
三天買一塊新橡皮,一天帶去一根新鉛筆, 家長一度懷疑是被別人偷走,瞭解那些學習用品的“歸宿”後,家長才恍然大悟。
小學生眼中的學習用品,第3種很委屈
1)各種膠帶的的“歸宿”
當孩子從使用鉛筆變成水性筆、圓珠筆後,橡皮出場次數減少了,寫錯字可能請出小膠帶“隆重登場”。
先撕開一小段粘在錯字地方,再用指甲劃一劃,最後從紙上撕掉,這些操作你還有印象嗎?
這個方法有些簡單粗暴,有時還會把紙粘漏,不過還是很受歡迎的。
膠帶的用處不只有改錯字,用過的膠帶不一定不會被扔掉,而是被學生纏成星星或小球,還有人買來膠帶只是為了纏球,經常被班主任沒收。
2)作業本不只用來寫字
從小學之後孩子的作業開始變多,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換新的作業本,好多作業本並不是學習用沒的。
有時學生不會單獨花錢買手工摺紙,而是悄悄撕下一頁作業本,折飛機、折船、摺紙鶴變成“工藝品”,緊急情況時會用來擦鼻涕,或者當成廁紙。
3)橡皮最委屈
如果説哪種文具“壽命”最短,橡皮恐怕是最委屈的一類了。孩子剛剛拿到手時外包裝捨不得全部拆開,小心翼翼使用。
沒過幾天橡皮上多出了筆尖扎的小洞,可以用“千瘡百孔”形容。接着用小刀切塊,有“手藝”的孩子會在橡皮上作畫、雕刻、用來扔同學玩。
沒被破壞的橡皮也有可能不知道丟在哪裏,很少有學生可以把一塊橡皮用到最後,這樣看來,之前把橡皮拴在書包上的家長很明智。
4)修正液、修正帶變成畫畫工具
同樣作為“改字”神器,修正帶修正液都很常用,在使用過程中孩子們似乎有了新發現。
拿在手裏晃動聽聲音,用它們塗鴉、寫字、畫畫,很快就被用光了,有這種才藝值得表揚,但浪費的習慣很不好。
學生之間的差距老人常説孩子不懂得珍惜,他們小時候要把鉛筆用成鉛筆頭還捨不得扔,如果能擁有一塊橡皮更是當成寶貝,可是現在的孩子不把這些學習用品放在心上。
在同一班級裏也會出現不一樣的態度,部分學生還是可以保持學習用品的完整性, 並且規規矩矩使用其他文具。
有的孩子丟三落四,自己少了什麼都不知道,另一些小朋友撿到無人認領的文具也會很珍惜,或者交給老師。
孩子為何會這樣“對待”文具?看到對比後家長可能會疑惑:是孩子變壞了嗎?並沒有那麼嚴重,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 有錢買文具,不怕用沒
現在孩子零花錢比較多,買文具對於他們來説不是負擔。用完或浪費後可以自己買心裏有底,便會出現不珍惜的情況。
★ 想象力豐富,用文具做實驗
小孩子思想天馬行空,在大人眼中普通的文具,總能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其實想想年輕家長小時候也有過類似行為。
★ 注意力分散,文具成“玩具”
孩子上課總是玩弄文具,跟注意力分散有很大關係,注意力集中聽課的同學,在剛開始上了就能進入狀態。
思維跟着老師講課走,沒有精力擺弄身邊物品,而注意力分散的孩子邊聽課邊玩,到最後心思全跑了。
家長這樣做① 保證孩子每天的文具數量夠用就好,讓孩子懂得珍惜手中擁有的文具,太多了反而不珍惜隨意丟棄。
② 購買文具時選擇簡單款式,在課堂上不容易勾起孩子玩弄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聽課。
③ 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做手工的專用紙、工具,孩子就不會把學習用品當成替代品。
【今日話題】大家的孩子,是怎樣對待文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