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温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四史”

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温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四史”

圖説:上海市東遼陽中學的學生徐熙成分享了一段特別的“人文行走”經歷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大家知道上世紀60年代上海最高的建築是什麼嗎?既不是76米高的國際飯店,也不是中蘇友好大廈尖頂上那顆離地100米高的紅星,而是就在我們學校附近,楊樹浦發電廠的大煙囱,它有整整105米!這裏曾造就無數輝煌,曾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發電廠,曾見證過上海工人革命運動, 也經歷着電力工業的轉型發展……”

今天上午,楊浦區中小學”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示活動上,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正在進行,上海市東遼陽中學的學生徐熙成分享了一段特別的“人文行走”經歷,分享身邊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講述者還有老師,師生都是“楊浦兒女”,這一共同視角下不同年齡所見的學校、區域、城市和國家的變化和歷史沿革,勒了一幅跨越時空的動態的圖景,也一同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熟悉和熱愛的“現在”是從哪兒來的?

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温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四史”

圖説:在楊浦定海土生土長的陸薇則分享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

小徐的同學,在楊浦定海土生土長的陸薇則分享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從一家五口擠在十來平方米的老房子,到現在搬進保障性住房有了自己的小房間,從小時候輾轉公交到現在出門就有四通八達的地鐵,老城廂的新面貌令她由衷驕傲。

東遼陽中學 “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示活動,是楊浦區各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城市行走》課程的一個縮影。在建設小學“學四史”人文行走中,學生們自己選擇路線,制定行走計劃,尋找楊樹浦路一帶的“四史印跡”。建設小學的校門口今年誕生了一張紅色地圖,楊樹浦圖上60餘個的紅色資源一步一點位,學生可以眼睛去尋找,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從這裏出發,學生們行走到臨青學校、秦皇島碼頭、楊樹浦發電廠和國際時尚中心,走訪楊浦的工廠、企業,瞭解周恩來、劉少奇、林育南等革命先輩深入工廠開展革命活動的生動故事,聆聽王孝和等革命先烈頑強鬥爭、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事蹟。在學習單上寫下行走感受,製作行走小報抒發情感,體會革命先輩們與新中國建設者們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精神。學校還整理編寫《紅色濱江故事讀本》,把滬東工人運動中湧現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蒐集編寫成故事讀本供學生閲讀,學習這些革命英雄為新中國的成立、為楊浦的美好未來獻出寶貴生命的大義。

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温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四史”

圖説:建設小學人文行走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楊浦濱江地區有很多工業遺存和歷史建築,也是人文、生態、科技的豐富教育資源,平涼路第三小學以此則創建了跨學科課程《濱江DREAMS》,這門課也包含人文行走。此外還讓孩子們運用綜合學科知識與技能探尋濱江,培養具有良好文化修養、創新意識,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尋求自主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據瞭解,楊浦區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生不同特點與學習需求搭建認知平台,例如小學階段以講述故事明事蹟為主,注重內容的可讀性與生動性;初中階段強調讓學生體悟人物精神,注重審美情趣和價值認同;高中階段強調課題研究悟哲理,注重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和研判。所有課程指向科學精神、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學生們在體驗中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精神。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8 字。

轉載請註明: 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温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四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