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被嚴重低估的人才一:劉焉
劉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縣即今天湖北省天門市人,他是漢末羣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説起來,劉焉是在事實上割據了蜀中的人,比起劉備,他並不差多少,劉焉是從寺主官的佐吏開始,以賢良方正進階仕。
之後,劉焉一帆風順,先做了雒陽縣的縣令,再做了冀州的刺史,再轉做南陽郡太守,再做到九卿的太常和宗正,黃巾之亂後,劉焉認為在京做官不如在地方為長,便活動到了益州牧之職,同時兼一個監軍使者,爵封陽城縣候。
劉焉對於益州的治理是值得後人稱讚的,他的法冶很嚴,而且是對百姓寬,對那些豪強官吏“嚴”,劉焉最聰明的一項舉措,是以張魯鎮漢中,密使他斬漢使阻隔道路,再宣稱因為張魯阻隔道路而無法上貢,在事實上進行了割據。
張魯攻西川,是因為劉璋猜忌他而殺了他的老母,張魯才對劉璋反目成仇的,劉焉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漢朝朝庭因劉表上奏得知了他的反意,派了他在朝中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劉璋回去勸他安分守己,然而,劉焉卻讓劉璋留下不回長安,一方面繼續進行割據。
後來劉焉的長子響應他的號召,勾結馬騰造 反,結果被殺,另兩個兒子也受到牽連而死,從現實上來説,劉焉做得要比劉備好,只是他沒有諸葛亮這樣的賢人相助,且他也確實年老了,來不及多有佈置便撒手西去,將益州留給了劉璋,在法正、許靖。張松等人的攛掇下,他把益州拱手讓與了劉備。
三國時期被嚴重低估的人才二:劉曄
劉曄的出身非常高貴,是漢室皇親,在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被史家稱為“佐世之才”,他屬於曹操陣營的謀士,雖然曹操非常認同他的能力,但是因為他皇室宗親的身份,一直對他也有所忌憚。
因此,劉曄始終無法接觸最核心的機密,他的提議也多得到防備,因此,從曹操到文帝時期,他的提議時常不被採納,其中魏國本可以依靠劉曄的計謀統一天下,然而無論是曹操還是文帝,都由於忌憚劉曄,兩次錯過統一的機會。
三國時期被嚴重低估的人才三:王朗
王朗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即今天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他是曹魏時期重臣,並在校注儒家經典中非常有名氣,後世將其稱為王學,其孫女王元姬嫁給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締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東海王氏和琅琊王氏的興盛。
説到王朗的死,如今很多人都認為他是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其實,他這一生可能都沒有見過諸葛亮,結果被羅貫中莫名其妙拉到兩軍陣前,讓諸葛亮罵了一頓,最後被活活氣死,真是夠冤枉的,有必要在這裏説一句,王朗在歷史上是壽終正寢,諡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