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達喬】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宣佈,從12月1日開始,允許國際留學生進入澳大利亞,預計將有8萬名中國留學生抵澳。澳大利亞各大學和政府官員均表示,希望澳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會影響中國留學生來澳學習。然而近年來,澳大利亞不斷打擊兩國科研合作,中國學生赴澳留學也產生了心理陰影,導致不少澳大利亞科研機構擔憂,未來可能會失去更多中國高等人才。
中國學術人才對澳影響大
從歷史上看,中澳之間的科技合作早在兩國建交之前就已經開始。1963年,澳大利亞科學院射電天文學家克里斯汀森來華協助中國建立射電天文設備,自此開啓了兩國間長達近60年的科技合作歷史。1980年,中國科技部與澳大利亞教育、科學與培訓部簽訂了兩國政府間關於科技方面的首個協議,即《中澳科技合作協議》。此後,兩國政府不斷推進科技合作,於1989年簽署《中澳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2000年簽署、2005年續簽《中澳政府科技合作特別資金諒解備忘錄》,2006年簽署《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執行協議》。從2013年開始,中澳雙邊聯合發表科技論文的數量互為對方第三大合作伙伴。雙方科技合作的重點領域包括醫藥與醫療技術、資源與能源以及製造業。
澳大利亞政府對科技的投入力度很大。澳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0.3%,但近年來澳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佔全球的4%。近年來,澳大利亞的主要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與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廣泛而密切的合作。據不完全統計,中澳兩國每年合作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近1萬篇。
中澳兩國的科技合作不僅表現在科研領域,同時也不斷向產學研的縱深發展。2016年澳總理訪華期間宣佈,新南威爾士大學將在華建設火炬創新園區,開展校企合作,併成立合資公司。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火炬園簽約項目金額超過1億澳元,已經簽署和執行的項目包括水環境合作、新材料、氫能生產和儲存等。
澳大利亞科學院國際項目部主任普理查德曾表示,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研發隊伍,研發佔GDP的比重不斷增加,已經趕上許多西方國家。中國在研發領域的絕對投入居世界第二位。隨着科研隊伍擴大,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已成為全球備受追捧的科研合作伙伴。自2006年以來,來自中國的科學論文發表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中國學生赴澳意願難預測
作為留學大國,澳大利亞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澳大利亞“八校聯盟”(Go8),有澳“常春藤”之稱,分別為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蒙納士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昆士蘭大學、西澳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在近期發佈的2022年大學排名中,Go8全部進入《美國新聞》和英國QS全球前100名,有6所進入英國《泰晤士報》全球前100名。其中,墨爾本大學保持《美國新聞》與《泰晤士報》全澳排名第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則為QS全澳第一。
澳大利亞邊境在去年年初因疫情關閉,當年在澳大學註冊的12.3萬名中國學生中,有約65%未能返澳學習。澳教育部長艾倫·塔奇期盼,中國留學生在新學年開始之際不會減少,“2019年以來,在澳中國學生總體數量下降了7.5%”。澳旅遊部長丹特·漢表示,儘管有數萬名中國留學生在疫情期間無法來澳學習,但是“中國學生的遠程在線入學率保持得很好。”據澳大利亞大學聯盟首席執行官卡特里奧娜·傑克遜介紹,國際留學生每年為澳大利亞貢獻31億澳元的收入,並支持了25萬個工作崗位。
在疫情爆發前,國際教育是澳大利亞繼鐵礦石、煤炭和天然氣之後的第四大出口產品。2019年,留學生佔澳大學入學人數的21%。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澳留學產業在疫情期間遭受嚴重打擊,“高等教育虧損20億澳元”“15萬留學生滯留海外”“國際學生數量下降17%”。
對於澳邊境開放以後,中國留學生返澳意向,不同研究機構和分析人士給出了截然相反的預測。澳智庫洛伊研究院近日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教育總體而言是積極的。洛伊研究院報告顯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留學生市場的“互動性”優於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然而,國際留學生服務機構IDP Connect進行的一項更廣泛的調查顯示,更多國際學生選擇加拿大、英國和美國而不是到澳大利亞留學。過去兩年,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全球需求份額從17%降至12%。在來自55個國家的3650名受訪者中,39%的學生選擇加拿大作為首選目的地,其次是美國和英國(均為17%),澳大利亞為16%。澳當地留學顧問在採訪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感受。由於澳邊境政策還在試行階段,留學顧問稱,很多學生無法在明年2月的開學季如期來澳學習,“諮詢量有回暖,但是預期邊境開放後學生大量湧入是不可能的”。
澳政府阻撓兩國科技合作
中國留學生對赴澳留學意願的不穩定,進而也導致中國學術人才留澳或者投入澳大利亞科技研究受影響。2019年,澳大利亞主導的科研著作中,有16.2%的科研項目有中方科研人員的身影。同年中澳合作科研項目佔澳洲總科研項目的15%。中方的資金支持使許多陷入困境的澳高校和企業有充足資金進行科研活動。然而從2020年以來,莫里森政府卻開始收緊澳中科技合作。
去年年底,澳政府取消維多利亞州與中國江蘇省的科研協議。今年6月,澳情報部門和媒體“抹黑”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和中國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合作展開的海洋科研項目“幫中國搜捕澳大利亞潛艇”,聲稱海洋國家實驗室與中國國防方面有密切合作。據中國海洋國家實驗室網站介紹,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是首個在澳設立的中澳海洋聯合研究中心,也是我國在發達國家和海洋強國設立的第一個科學研究中心。
澳外交部長佩恩本月早些時候宣佈了2021-2022年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的撥款聲明,在新一年批准了43個項目,撥款總額約400萬澳元,其中包括悉尼兒童醫院與中國農村地區兒科衞生人員的在線互動項目;建立澳中新興低排放技術方面的合作平台;以及建立莫納什大學-中國西部糖尿病研究與發展中心進行糖尿病研究,包括新冠病毒患者新發糖尿病的研究等。然而從去年開始,該基金會卻被澳政客不斷攻擊。基金會諮詢委員會前任主席沃裏克·史密斯在上任後不久即提出辭職,他表示在佩恩主管下,該基金會“飽受折磨”且“碌碌無為”。據ABC報道,佩恩任命的兩名基金會諮詢委員會成員獲得過美國政府資金支持,並且具有強烈的反華背景。澳大利亞前駐香港總領事梅卓琳明確表示,這種人事任命“很奇怪”,她擔心“如果某個人來自一個一貫都對某個國家有着明顯敵對立場的機構,而所從事的事情是要與該國建立或發展良好工作關係,這對任何人來説都會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