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高三如果能夠進入頂級名校借讀一年,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主意。唯一的問題就是很難有資源找到這樣的機會。
相當部分的家長不得已而求其次,那就是想辦法拿到名校的平時練習卷和考試卷,包括標準答案。這個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畢竟誰都有幾個好朋友在名校就讀。
高三,基本都是面對高考的各種訓練,頂級名校自然在這方面先天佔有優勢,無論是借讀還是借用名校的練習卷,至少在邏輯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
但近日瞭解到的一則信息,對這個想法產生了懷疑。或許在高三,進入頂級名校借讀未必就一定適合所有學生。
上海最頂級的四大名校之首上海中學有一所直屬領導的重點中學,位於浦東滴水湖,叫做上海中學東校。
這所學校有一個福利,就是高二的年級前10名,高三可以到上海中學本部借讀一年。上海中學東校作為市重點,本身實力很強,年級前10,已經是妥妥的學霸了。
在今年,該校只有5名學生來到了上海中學本部借讀,另外5名同學則放棄了這個機會。近2個月下來,發現選擇放棄的同學,或許才是正確的。
到目前為止,選擇借讀的5位同學中,只有一位同學位於班級中游,其他4位無一例外地在班級下游掙扎,學習上遇到的壓力極大。
上海中學的普通學生和上海中學東校的頂級學生真有這麼大的差別嗎?只怕未必,至少差距沒有這麼大,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
l教學習慣的差別
在上海中學本部的學生,經過兩年時間的磨合,早已經適應了學校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節奏。即使進入高三,即使重新分班,即使換了部分老師,但總體的風格和節奏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因此,本部的學生進入高三不需要任何適應的過程,完全是無縫對接,不存在任何的障礙,在學習上不需要做出任何的調整。
對於選擇借讀的學生來説,顯然不是這樣。母校的教學風格顯然和這裏區別很大,各個學校的教學體系和風格必然有一定的區別。學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因為生源的不同,教學節奏必然也完全不同。在這點上,借讀的學生同樣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適應過程或許比教學風格不同更為艱難。
l學習的難度不同
同樣的問題,因為學校本身的生源質量極佳,上海中學教學的難度和拓展的深度也遠超普通重點高中。
本來的生源質量就好,再加上兩年高強度的積累,這些本校學生無論是在知識的積累程度上還是在思路的拓展衍生上,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訓練。
這同樣對於借讀的同學極不友好。教學的難度差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很難跟上學校的節奏,嚴重的甚至會出現上課聽不懂的現象。
這些借讀生必須用最快的時間,把欠缺的東西補上,至少要大致補上。很明顯,這個任務相當艱鉅,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一蹴而就。
因此,借讀生在短期內會相當艱難。儘管他們非常努力,但能否完全跟上頂級名校的教學節奏也依然是個未知數。
比如,今年來借讀的上中東某位同學,學習不可謂不努力。名校同學學風極好,對她也非常友善,她融入新的集體並沒有任何困難。
她請教同學的時候,從沒有被拒絕過。晚上下自習後,在寢室裏繼續學習(高三,對熄燈後,用枱燈學習管得不那麼嚴),也有同學陪着一起。
即使同學熬不住了去睡覺,也會對她説一句,我去睡了,你加油!但她依然覺得非常困難,即使使出了全身的解數,暫時也依然改變不了問題。
今年考上北大的考古女孩鍾芳蓉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當初她母校到衡水中學借讀的幾位學生中,只有她成績提升了,其他幾位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即使鍾芳蓉本人,也不願提及在衡水中學的學習,事實上她只借讀了半年就回到了母校。顯然,她同樣不是很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結語:
借讀,通常是去更高一個等級的學校就讀。而這個等級的學校,無論是先天的生源還是高中的教學難度,必然遠遠強於原來的學校。
因此,借讀生至少要過4關,首先是心理的落差,從本來的學霸到新環境的普通學生甚至連普通學生都不如,這個落差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其次是做好吃苦的準備。成績和知識點的落差天然已經存在,唯一的辦法是迎頭趕上,這個過程相當困難,且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
第三,對於壓力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從原來的學霸到下游學生,必然存在着心理壓力,而知識點的欠缺又帶來了學習的壓力。雙重壓力下,對學生的承壓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最後,目標的調整。在新的環境,想要和過去一樣爭奪年級前10,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周圍一堆的學霸,哪個都不簡單。
制定合理的目標,也是成功的關鍵。比如,在上海中學,達到年級平均分並不丟臉,這差不多意味着可以達到穩進復旦大學的水平。一點也不容易。
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借讀才有希望獲得成功。有機會超過自己原來的平台。如果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貿然借讀,信心極易被打壓,而一旦心態崩了,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