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完成。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
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
二是教育公平發展邁上新台階
全面打贏打好教育脱貧攻堅戰。實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從台賬建立之初的20萬到“動態清零”,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累計達到52.5萬人。
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91億人次、資助金額達7739億元。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覆蓋1634個縣、13萬多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700萬人。
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6%。全國23個省份、95.3%的縣級單位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99.8%的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3.98%。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入學政策,24個大城市中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6%,85.3%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
三是教育服務國家發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資源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縱深推進“四點一線一面”為重點的區域教育創新試驗,一批教育服務區域產業振興的重點項目正在發力推進。創新性開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發展。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800多家,成立各類職教集團1400餘個。2019年,完成高職擴招116萬人目標任務,各級職業院校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約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組織認定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1500多萬名大學生、370多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19屆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達到59%,到地市級及以下基層就業的比例達到69%。“十三五”以來,高校畢業生累計達4088萬人,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77%以上。
高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均佔全國80%以上,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
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1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個合作協議,實現與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位學歷互認,推動2331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落地。
四是教育綜合改革激發新活力
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完成《民辦教育促進法》《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和9部教育規章制定工作,完成全部中央部屬高等學校章程核准工作。
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部本級行政審批事項1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全部取消。放權31所高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推動下放高校職稱評審權和直屬高校外事審批權,積極擴大高校科研相關自主權。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穩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推進高職分類招生考試,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推進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分類考試,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實施“強基計劃”,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教育部官網、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