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説過:“研究歷史的趣味的盛行,是一個時代正在生長成熟、正在尋求聰明而且感奮的對於人生的大觀的徵兆。這種智力的老成,並於奮勇冒險的精神,不但未有以消阻,而且反有以增進。”他認為,“立在過去的世界上,尋出來的新世界,是真的,實的,腳踏實地可以達到的”。他把歷史比作“時”在人生世界上建築起來的一座高樓,登之愈高,無限的未來世界,才能看得愈加清楚。
2009年高考結束後,四川一所中學竟然出了名,為什麼呢?因為該校一名學生在高考中作文竟然全部用甲骨文撰寫,可能所寫的文字高考閲卷的老師也不認識,最終閲卷組經過商議作文僅得8分,此消息一散出來,各大媒體紛紛聚焦於該中學,該作文的寫作人就是黃蛉,人送外號“古人”。
為什麼稱他為古人?就是因為他在高考中作文竟然用了我國幾千年前的文字甲骨文,因此得此外號“古人”。當老師、同學、親朋好友得知這件事後都非常氣憤,想不明白這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黃蛉在校期間非常老實,不是呢種作惡多端的孩子。而且這一次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高考了。去年他沒有考上一本,今年繼續在本校復讀。呢他為什麼會這樣做,當媒體採訪到他時他説道:“我不是怕作文不出彩嗎?高考閲卷那麼殘酷,一分鐘就可能判生死。”他覺得高考閲卷的時間比較敢,閲卷老師可能只看開頭和結果,然後憑印象給出分值,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沒有博到閲卷老師的眼球,就可能被PASS 掉了,所以他當時語文考試中,前面的所有題目全部做完之後,靈機一動,作文竟然全部用甲骨文撰寫,以此來博閲卷老師的眼球。
等於説他在賭老師會認真看他的作文,然後在給他的文章打分,可是他錯了。雖然高考語文中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必須使用簡體中文,但是國家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在公開場合、出版物上都應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簡體字,“法律當然高於高考規定。”因此它的文章在古文字專家的建議和語文閲卷組的指導委員們的商議下給打了8分。他以為閲卷考試會重視自己的文章,會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分值,可是他缺失敗了。他想用這種打破常規的方法博人眼球,可是打破常規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他就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後來考試結果出來了,黃蛉的總成績428分,其中語文科目的作文僅得8分,這8分可能是看試卷比較整潔給的卷面分吧。當年的428分連三本線也沒有達到,等於説他自己葬送了自己的前途。當老師、同學們都為他感到惋惜的時候,因媒體爭相報道他的新聞被四川大學一古文字教授知道後,特邀他進行面試,最終他還是把握機會,用自己的能力折服這位古文字教授,最終被四川大學破格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