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有關嵩山少林的傳奇自古以來便層出不窮,文人墨客筆下的少林功夫超羣,所向披靡,金庸作者筆下的少林寺更有七十二項絕技等更精彩絕倫的故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在中國乃至世界可謂仰慕者眾多,地位非同一般。

少林寺從北魏時期(495年)建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隋朝時期,隋文帝崇尚佛理,賜少林良田百頃,其他賞賜更是不計其數,少林寺因此積累了一筆相當可觀的資產。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爆發,少林受到波及,眾多寺產被洗劫一空,佛像被毀,劫匪還放一把火燒掉了整個寺院,少林寺損失慘重。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唐朝年間,王世充擁兵造反,大興戰火,少林寺在此次戰亂中迎來了轉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奇故事使得少林威名大震,李世民對少林寺大加封賞,多次親臨少林,金題寺壁,施物贈碑,封賜建寺,少林聲名遠播,勇武之名滿天下。由於李唐王朝的鼎力扶持,少林寺走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逐漸發展成一座名揚四海、高僧雲集的名剎。明代的少林武僧曾團結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沒有關於他們抗日殺敵的事蹟呢?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明代少林,掃滅倭寇明朝嘉靖時期,日本倭寇入侵我國沿海地區,常年尋釁滋事,擾得周邊百姓不得安寧。宮城裏的皇帝一心修仙,不問朝政,貪官佞臣結黨營私,軍事廢弛,嘉靖王朝已是一片江河日下之勢,國力微弱不足以抵擋外族入侵。南邊的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北邊的韃靼部落亦是不斷侵襲,甚至兵臨城下,大肆掠奪,兩大心腹之患威脅着王朝的家國安寧。

明王朝兵力不足,軍隊戰鬥力低下,武藝超羣的少林寺僧眾便成了王朝抗敵的一大助力。少林僧兵軍團此時開始建立,他們有些是來自少林寺的本家弟子,有些是雲遊四海的苦行僧,還有來自五台山、伏牛山等全國各地寶剎的仁人志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拳拳愛國之心讓眾多驍勇善戰的僧眾團結一致,只為保家衞國而來。

歷史上明確記載武僧抗敵的戰役一共有六次,均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績。在冷兵器盛行的年代,少林武僧沒有先進的火器或過人的謀略,而是赤手空拳,一招一式的真功夫奪回的江山,這是我們中華武術的傳奇和驕傲,少林武僧捍衞領土、弘揚國威,贏得了百姓的歡呼愛戴和高度稱讚!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經此一事,少林寺更是名滿天下。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裏,戰火連天,各路軍閥盤踞一方,得少林支持者無疑如虎添翼,便不斷試探拉攏望納其入營,少林深感無奈,一直處於中立地位,未曾表態。民國十七年,軍閥混戰,劫匪橫行,民不聊生,少林寺成為少有的一隅清靜之地,時常有百姓入寺中避難,或祈禱平安。少林寺功德無量,心繫百姓,卻一度引來殺身大禍,瀕臨絕境。

為了保全自身,慈悲為懷的少林也操練起了槍支器械,集結了一支出類拔萃的武僧兵團以備不虞。民國九年,一批土匪流竄至少林寺境內,被少林眾僧殲滅,繳獲了大量的火槍和彈藥,藏於寺內。雙腳踏入紅塵中,身染世俗,再想置身事外便是難了。

民國十一年,吳佩孚的軍閥路經少林,見寶殿殘舊,便捐贈了四百銀元作修補之用,因此與少林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此之後亦多有往來。當時的少林寺保衞團團長妙興與吳佩孚軍閥手下將領樊鍾秀私交甚篤,樊鍾秀在幾次戰爭中險些喪命,是妙興及時援手,救其於危難之際,化險為夷。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少林寺內武器充足,妙興武功出眾,對自己又有救命之恩,樊鍾秀使勁渾身解數極力拉攏,就這樣,妙興加入了吳佩孚的陣營。兄弟兩人配合默契,屢立奇功,樊鍾秀的指揮總部也設在了少林寺內,少林原本不理世俗、中立不倚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明顯轉變,也為之後火燒少林埋下了重大隱患。

樊鍾秀得益於妙興的幫助更是錦上添花,與馮玉祥幾次交戰均獲得了不錯的戰績,甚至多次侵佔搶奪馮玉祥的地盤。馮玉祥有個手下叫石友三,對於多次被樊鍾秀搶走地盤早已懷恨在心,一直忍氣吞聲,精心謀劃,終於找到機會帶兵半路設伏,全力反擊,妙興和樊鍾秀被殺,吳佩孚軍閥被北伐軍打散,吳軍戰敗。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事情並未就此結束,石友三對於之前戰敗之恥和少林寺偏幫吳佩孚之事一直耿耿於懷,殺掉妙興仍不罷休,一氣之下更是點了大火燒了少林寺,千年大業就此付之一炬,化為灰燼,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遭受巨大損失,石友三成為千古罪人,後世批判。大火之後的少林寺實力大傷,風光不再,寺內眾多弟子作鳥獸散,流離出走,猶如一盤散沙一般不堪一擊。

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舉國上下全力抗敵,五湖四海各顯其能,卻鮮少看到少林的身影。其實自民國軍閥火燒少林之後,千年少林早已名存實亡,少林僧人流落他鄉,少林寺只是一個徒有其表的空殼子罷了。抗日戰爭時代和之前相比也不是落後的冷兵器時代,擁有各種先進的輕重槍支,坦克炮彈,日軍侵華計劃早有準備,海陸空全副武裝且設備精良,崇尚武力的少林寺在裝備齊全的日軍面前高下立現,毫無贏面。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少林沒有參加抗日戰爭已被世人議論紛紛,更出人意料的是培養了一個日本人作為少林弟子。這個日本人叫做宗道臣,慕名而來少林學習了眾多出色的功夫後回到日本,中日結合自創了“少林寺拳法聯盟”,風靡日本。

中日友好建交後,宗道臣率領子弟回少林“認祖歸宗”,被傳為一段佳話。組建少林武僧兵團來源已久,明代時期的武僧抗敵御辱,赤手空拳獲得勝利,百姓擁戴,後世歌頌,救下唐皇李世民的功績更是走上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民國時期的兵團參與戰爭,最後卻落得個火燒少林的悲慘下場,説到底還是冷兵器時代和熱兵器時代不可同日而語,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代有少林武僧抗倭抵禦外侮,抗戰時期少林寺武僧為何卻恰恰相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