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家長羣,有必要存在嗎

此前,一則武漢大學某重點班多名家長在家長羣中就保研條件向校方提訴求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而這也引發了輿論關於“大學是否有必要存在家長羣”的討論。

這並不是此話題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了。近兩年,高校將學生出勤情況通過家長羣告知家長、輔導員在羣中向家長訓話、大學生家長自發建羣交流孩子學習生活等相關內容就時常衝上熱議話題。

有學校認為,家長羣可以方便學校重要事務的通知,是家校溝通的平台之一。有部分家長也認為,家長羣可以方便及時獲取孩子在學校的動態。

本質上來説,大學建立家長羣,很大程度上還是對中小學管理模式的延續,認為大學生依然要在“被監護”中才能健康成長。但殊不知,這恰恰是對大學教育理念的弱化。大學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最大的不同,也正在於要教會大學生在無嚴格約束的情況下,依然學會對自我的約束。

大學家長羣,有必要存在嗎
學生在農田裏研究蕨麻。圖/新華社

按説如今想建一個羣非常容易,建一個家長羣也只是件小事,可輿論為什麼還如此關注大學裏存在的家長羣呢?試想下,如果現在工作單位要求組建一個員工家長羣,將你在單位的某些情況不定時發送給家長,或是家長們在羣裏交流着一些與你有關的日常,你會不會覺得很匪夷所思,甚至是感到窒息?

那大學家長羣也一樣。只不過由於大學生年齡較小,往往會讓人們忽略了他們已經是獨立的成年人這個事實。大學裏的家長羣,也無非是強行延長了他們的受監護狀態。

在此前有學校面向全校學生髮布的《關於大學生對大學家長羣的態度》的問卷調查中,有57.14%的同學選擇了“反對大學家長羣”,35.71%的同學保持中立態度。“不自由”“已成年”等選項成為多數參與調查的學生“反對建立大學家長羣的原因”的主要原因。

大學家長羣,有必要存在嗎
新華網 王智超攝

既已是成年人,那自己就是自己的監護人,許多行為都要自己為自己負責了。相比於只專注學習的高中階段,學生們在大學就應該要接受學業之外的更多鍛鍊。比如要學會獨立處理好人際關係,能合理地安排課餘時間,甚至是學會將自己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必要的成長都需要時間來過渡。

而這種過渡,需要的是家校兩方在成長教育與適度放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其實有些家長羣,也不過是家長不願放手、心疼孩子的一個縮影。但離開父母的注視,其實往往能激發學生們更多的潛能。

當然也沒必要因為某所大學有家長羣,就着急給學生們貼上“巨嬰”的標籤。如今的年輕人有着更強的自我意識和更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家長、老師都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與支持。

適時的退出、遠遠的觀望,其實往往比事無鉅細替他們考慮,更能幫助他們成長。讓學生們學會獨立,學會高質量掌控自己的人生,本就是大學很重要的一課。

大學家長羣,有必要存在嗎
學生在就業洽談會上與招聘單位洽談。圖/新華社

探討大學是否該有家長羣,其實也是在探討大學階段家校兩方的責任邊界問題。但至少,在探尋家校關係的優化與創新方面,公眾對於家長羣的討論或許是一個提醒:一些適度的空間,需要留給那些已是成年人的大學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繫(0531) 8519 682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家長羣,有必要存在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