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無法避開網絡的時代,該如何主動教幼兒“玩手機”?丨九派時評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經典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國祥

火車票、電影票、食品包裝袋……一羣五六歲的小朋友一人拿着一個手機,找到這些東西上的二維碼,興致勃勃地掃描起來。這一幕出現在3月29日,武漢市黃陂區蔡榨中心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中。談“機”色變的家長們,看到此情此景,會不會大驚失色?

其實,這是幼教專家和一線骨幹老師在組織一場主題為“園際互動,共促幼小科學銜接”活動。“神奇的二維碼”是其中的展示內容。這場活動着眼於讓幼兒去發現二維碼中包含的科學和人類智慧。對於主動教幼兒“玩手機”,現場有人擔心“幼教小學化”,但筆者認為更值得注意的風險是幼兒過早沉迷手機。

據統計,全國中小學生智能手機擁有率達68.1%。對於學生而言,擁有手機既可以輔助學習和吸收網絡知識,又便於老師開展一些教學活動,還方便與家長聯繫。但是,不可諱言,手機是網絡遊戲最為普遍的終端設備。而遊戲對於學生具有特別魅力。雖然遊戲也可以開發智力,但遊戲畢竟不能成為中小學生的“主食”,它必然要衝擊學生正常的功課,有的甚至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

孩子手機成癮成為許多家長的心頭之患。去年12月有一個統計:現在小學生手機成癮的比例達到了17%,初中生是19%,高中生達到40%以上。為此,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曾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遊戲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落實好防沉迷要求”等五項具體措施,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未成年人的一種關懷的愛護。

在不可能讓孩子們與手機絕緣的網絡時代,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及成長藉助手機的有利方面,甚至像上述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們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二維碼”,從而進行科學啓蒙,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這無可厚非。教幼兒“玩手機”的新聞很容易出圈,教學也不難出成果,孩子們對於電子產品的消化可以説具有成年人所沒有的先天優勢。對此,我們是否意識到,孩子們從“玩手機”到“手機成癮”,説一步之遙還是保守的。一旦手機成癮,必然是學業被耽擱、身心受摧殘,不僅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不保,還很有可能引發極端事件。

教幼兒“玩手機”,出發點也是好的,意在“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同時對他們進行網絡安全教育,讓他們的思維和實踐始終聚焦於自覺探索的理性活動”。但是,授予小孩們新奇東西,希望他們“理性”是很不現實的。家長們會對此大驚失色,因為他們有成年人在手機面前也抵擋不住誘惑的深刻體驗,何況孩子們。

現代科技知識要學,但是,“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些才是幼兒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人生最根本的東西。幼小銜接還是從這裏出發為好。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