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孩挑戰12米高專業攀巖牆”“4歲男孩蹦牀成功做出前空翻”……據《科技日報》報道,“雙減”政策落地後的第一個寒假,少兒體育培訓班十分火爆,而一些培訓機構推出成人化的兒童運動項目,如少兒蹦牀、少兒攀巖、少兒跑酷等,也受到不少家長的歡迎,不惜付出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的培訓費用。
體育鍛煉對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既有利於增強兒童體質,又能培養兒童的剛毅品質,加之教育部門深化體教融合等政策的鼓勵,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體育訓練,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
但遺憾的是,部分機構推出成人化的兒童運動項目培訓,通過製造教育焦慮、誇大宣傳等方式誤導家長和孩子參加培訓,讓“雙減”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兒童運動成人化的危害顯而易見。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適合的運動強度、項目等也有所不同,違背成長規律,過度超前的體育項目,不可避免地會對兒童的身體造成損傷。“幼兒園女娃踩高跟跳拉丁舞扭傷腳踝”“4歲幼兒玩蹦牀致肘關節骨折”……類似的新聞報道,揭露了兒童運動成人化對兒童身體的傷害。
其次,雖然“雙減”政策把孩子從繁重的課外補習中解脱出來,但功利化的兒童體育培訓班,又把家長和孩子帶入到另一個“內卷”的旋渦——部分家長不考慮孩子的身體發育狀況,週末排滿了各類運動培訓和體育比賽,特別是成人化項目,讓孩子“累”不堪言。
兒童體育培訓市場過度商業化的渲染,背離了體育鍛煉的初衷。事實上,國家體育總局早就印發了《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範》,其中明確規定“課外體育培訓課程應與培訓對象的年齡、身體狀況、運動能力等相匹配,具備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內容”。國家體育總局出台該《規範》的初心之一,正是為了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推動兒童體育運動培訓更加規範,讓孩子們能夠在運動中釋放活力,既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又需要校外培訓機構自律,還需要家長們自為,唯有多方齊心協力,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在“減”出來的時間裏,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作者 張曉雨 摘自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