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以位次選院校、定專業,須避開兩個誤區,才能合理定位

高考志願專欄|《20節課學會填志願》(送數據+報考軟件)

以位次選院校、定專業,是目前報考的主流方法。它看似簡單,但要填得合理,也不容易——若只會簡單、機械地看位次定學校(專業),似刻舟求劍,很難求得理想的結果。

我在招生辦工作了10年,對位次、線差的報考方法也摸索了多年。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位次法報考的細節和技巧。

一、位次法快速定位

位次,是考生成績在本省同科類考生中的精確排名。由於各省每年招生計劃總數是基本穩定的,參考往年錄取位次報考是較可行的做法——如今年位次1萬名的考生,參考往年的1萬名來報考,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我們以一個最簡單的案例,來探討位次法在報考中的實際應用:

2019年河南某理科考生614分(位次10000名),如何藉助2018年投檔線錶快速圈出適合他關注的院校範圍呢?

按照常規的做法,我們以614分(位次10000)為基點,往上看10分、往下看30分,為考生圈出一個區間範圍。有兩種方法快速實現:

方法1考生成績614分,往上看10分即624分、往下看30分即584分。藉助2019年的分段表找出這兩個分數對應的位次:

從2019年分段表,可以發現624、584分對應的位次分別為6800、25000名左右。從2018年投檔線表中,可以快速圈出位次在6800-25000區間的院校:

方法2以2019年考生位次(10000名)為基點,從2018年投檔線中找出最低位次10000的院校(上圖北京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發現其對應的分數是616分(同位分)。在此基礎上,往上看10分(626),往下看30分(586分),即圈出去年投檔線626-586分區間的院校。

上面兩種方法,圈出的院校範圍是大致相同的,報考時都可以使用。圈出院校後,還要從這數十所、上百所院校中選出若干所志願院校,並確定專業志願,這些過程都需要到位次法,後續的章節還會涉及位次法的應用。

二、位次法報考技巧

我們都知道,不同年份的高考分數是不能直接比較的,而位次可以比較。很多家長也是直接以位次值比較進行分析、報考,但這並不是一種理想的方法——簡單以位次值作比較,似刻舟求劍,容易出現偏差。

1.位次用於定點,圈定範圍要看“分”

經常有家長問起:報考時可以衝高多少位次,保底要降多少位次?甚至網絡上有個別外行的老師,煞有介事地對家長們説“一般可以衝高500-1000位次,保底降3000-5000個位次”。

用“衝或保多少個位次”來劃定範圍是不科學的,如600分的位置同分人數少,考生降5000個位次保底可能已綽綽有餘;而500分的位置同分人數多,降5000個位次可能遠遠不夠。同樣的位次量,在不同分數段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

位次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嚴格説是“定點”)。如今年5000位次,對應的點是去年5000位次,確定這個點之後,無論是往上衝,或往下保的範圍,都應該用“分”的維度來衡量——比如往上看10分,往下看30-40分來劃範圍,這對大多數考生都是可以適用的。

2.報考分析用“同位分”量化更合理

報考分析階段,無論是分析院校投檔線、專業錄取分,都需要拿考生的成績與錄取數據作對比,以分析錄取機會。

很多家長報考時容易直接以自己的位次去與院校(專業)的位次作簡單比較,得出自己的位次比目標院校(專業)高出500、800或2000個位次等等,這樣其實很難判斷自己有多大的錄取機會。

用同位分來量化分析是最高效、合理、且形象直觀的做法。如我考了600分,我要報的大學去年錄取線是588分(位次10200),可以用兩種方法去分析:

A方法:高校去年錄取位次10200,相當於今年的585分(同位分),意味着我今年的分數(600分)比高校去年錄取線高了15分。

B方法:我的成績位次是8000,去年8000位次對應的是603分(同位分),這個成績比目標高校錄取線588分高了15分。

比目標院校高“15分”,或者是高“2000個位次”,錄取把握有多大?顯然用前面的方法心裏更有譜。後續會繼續探討位次、同位分的報考方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7 字。

轉載請註明: 高考志願:以位次選院校、定專業,須避開兩個誤區,才能合理定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