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是時候真正把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權益“一碗水端平”了

時代行進到今天,中國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與世界同頻共振,在任何一個大城市,外企、外國人都不足為奇,人們也已習慣平視交流,社會如此,校園也理應如此;平等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平等的同學,才是真正的同學。要做到平等,前提應是,將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權益“一碗水端平”。

法治社會,平等是最基本的社會生存法則。在高校內,平等化、普通化應該成為衡量各種不同身份的標準。由於歷史的原因,個別羣體的“特殊化待遇和思維一時難以立刻糾偏,但積極的輿論和政策,也是推特殊羣體向普通身份轉變的現實力量。

12月23日,中國政法大學一位女生爆料稱,她和室友到留學生單間浴室洗澡,將眼鏡遺落在浴室,在取眼鏡時被警告要去投訴調查。爆料女生表示,此前學校為實習晚歸的同學開通了留學生浴室的權限,但她在和行政老師溝通此事時受到“傲慢對待”。24日,校方稱工作人員有不當之處,已批評教育。

快評丨是時候真正把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權益“一碗水端平”了

應該説,校方的處理和回應還算及時,而涉事學生也特別提到這起爆料僅針對有限數人,“也有許多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對我們表達了理解”,表現出了理性。但這起不起眼的浴室事件,“洗”出了在校學生不同羣體的差別化待遇,以及個別人腦子裏還存有的特殊化思維,也引發了輿論的熱議。

蓋子既然已經揭開,不妨以此作為推動進步的一個契機。在筆者看來,通過這起浴室事件,是時候好好審視留學生特殊化待遇,讓留學生羣體迴歸校園的普通一員了。之所以這樣説,基於以下兩個判斷:

第一,網絡輿論的反響為留學生普通化奠定了民意基礎。同學之間,假如在一開始就有三六九等的區分,對他們同窗情誼的培養有多大益處?大學是開放的,可以容納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但前提是“來的都是客”,人人都該平等。因而,讓留學生成為大學校園的普通一員,沒有必要將宿舍樓、餐廳分出個專用席位來,這體現的正是大學的平等性。如果連浴室都要區分個特殊用途,這樣的區別化待遇別説當事人看着不舒服,輿論也不買賬。網絡輿論幾乎一邊倒,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教育部現行規定已經為留學生普通化鋪平了制度道路。如果涉事學校的管理部門留意一下近年來教育部頒佈的管理規定,就不會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2019年7月,教育部就表示將進一步推動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趨同化”不就是去特殊化嗎?今年5月,教育部重申嚴格執行《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的各項要求。6月10日,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提高國際學生進入留學的門檻。這一連串的規定,字裏行間都透露出要求將留學生普通化的清晰意向。

民意的呼籲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努力,兩者對照着看,相信各高校應該尊重民意,實行留學生管理和服務的趨同化。對高校來説,需要做好向在校留學生的趨同化宣傳教育,避免出現類似的浴室事件。同時,在校留學生們也應以積極的心態接納趨同化的現實,別動輒拿舉報來維持“特殊待遇”。

時代行進到今天,中國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與世界同頻共振,在任何一個大城市,外企、外國人都不足為奇,人們也已習慣平視交流。社會如此,校園也理應如此。

平等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平等的同學,才是真正的同學。要做到平等,前提應當是,將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權益“一碗水端平”。

作者 劉海明(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快評丨是時候真正把留學生和本土學生的權益“一碗水端平”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