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會上,“英才計劃”啓動“科創築夢”平台。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旨在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的“英才計劃”,2020年共選拔出來自176所中學的970名學生,2021年將進一步加強“英才計劃”與“拔尖計劃”銜接,穩妥有序擴大實施範圍。
“英才計劃”2020年度工作總結會暨專家諮詢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提交的2020年度工作總結中透露了上述信息。
總結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致辭。 孫自法 攝
該份工作總結稱,“英才計劃”2020年在15個省市的20所高校實施,292位著名科學家擔任導師,經中學推薦、省級管理辦公室審核、導師網上審核、筆試、面試等程序,共選拔出來自176所中學的970名學生。河北、遼寧、內蒙古、河南、湖南、重慶等6個省級試點的7所試點高校共推薦75位導師,選拔培養184名學生。經過評議,推薦29名學生作為2021年國際交流活動候選學生。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學科工作委員會、省級管理辦公室和各參與高校緊急動員,團結協作,整合各類資源,通過開展公開課、線上指導、線上實驗等各種方式推進學生培養工作,讓學生在線上也能得到大師指導,領略科學奧秘,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主持總結會。 孫自法 攝
2020年“英才計劃”實施成效顯著:培養的學生對參與“英才計劃”的培養效果滿意率為92%;學生希望大學所學專業與“英才計劃”所選學科相關的佔95%;學生認為參與培養後自主探索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有所提升的佔97%;質疑能力、批判性思維有所提升的佔95%;創新意識有所提升的佔95%;掌握科研方法方面有所提升的佔96%;國際視野有所提升的佔89%。在2020年升學的663名學生中,有378人考入985高校,約佔57%,其中有70人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64人考入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24人考入香港、澳門高校。在培養過程中,不少學生在中外交流及科技競賽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
“英才計劃”全國管理辦公室表示,2021年,“英才計劃”將進一步加強“英才計劃”與“拔尖計劃”的銜接,穩妥有序擴大實施範圍,提高培養質量,構建評價體系,加強追蹤服務,完善工作機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試點建立“英才培養基地”,推廣“高校導師+中學老師”雙導師制。
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北京大學原校長、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王恩哥院士主持專委會第八次會議。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在總結會上致辭説,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自2013年共同組織實施“英才計劃”以來,通過不斷探索,已培育科技後備人才培養品牌,搭建起科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平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培養模式,形成上下聯動、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匯聚高質量的培養隊伍,建立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陣地。
他指出,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實施“英才計劃”的重要意義,建立一支綜合性培養團隊,加強人才成長規律研究,加強培養陣地和資源建設,搭建互鑑共享的國際化平台,不斷提高“英才計劃”實施質量,實現“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北京大學原校長、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王恩哥院士主持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復旦大學原校長、英才計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楊玉良院士,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中科院副院長李樹深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等專家學者代表以線下線上結合方式參會。會議強調,專家諮詢委員會要進一步增強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發揮智庫作用,加強對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調查研究,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努力推動“英才計劃”工作發展。
據瞭解“英才計劃”選拔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將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使中學生感受名師魅力,體驗科研過程,激發科學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樹立科學志向,進而發現一批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中學生,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輸送後備力量,並以此促進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相銜接,建立高校與中學聯合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模式,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不斷湧現和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