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電視劇上看見一個很有意思的片段。三個在同一班級上學的孩子,放學後拿着成績單,在樓下撞見了正在聊天的媽媽們。一個孩子的媽媽,要求孩子把成績單拿出來看看,在得知孩子考試考第一名以後,高興得合不攏嘴,但是其他媽媽的臉色卻變得難看,拎着孩子就回家了。這一細節雖然很小,但是卻反映出家長的一個普遍心態,孩子在班裏考第一名是最好的,考第一名的孩子長大最有出息。但是,事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現在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長大比較有出息的孩子,在班裏並不是學習成績最為出色的,而是在班級的前十名左右:
孩子在班裏考前十名左右,長大比較有出息
一九八九年,杭州天長小學周武老師,在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時,發現長大變得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是當年成績最突出的學生。後來,這位老師用了十年的時間,追蹤、調查了一百五十位學生,分析學生在學校的成績和長大有出息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小學時在班級考第十名到第二十名的學生,他們長大後在工作和學習中的表現更為出色,容易成為“棟樑型”的人才。這就是教育領域知名的“第十名效應”。
無獨有偶,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在二零零九年在給家長們做報告的時候,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他説:“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還鼓勵家長如果孩子是第一名,就不要讓他這麼努力,輕鬆一點在第七名到第十七名,長大容易有出息。如果孩子在把班裏考後幾名,那就讓他再努力靠近前十七名。
為什麼孩子在班裏考前十名左右,長大比較有出息?其實仔細分析下來,考試成績在前十名左右的孩子,具備以下優勢:
孩子的本性都是張揚、發散的,只不過後天經過人為教育後,他知道要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範、滿足周圍人的期待,才慢慢被壓抑的。學習成績排名在班級前十名左右的孩子,他們不用揹負太大的學習壓力,不像班級前幾名的學生為了追求第一名、滿足家長和老師的期待,把自己埋在題海了。所以,他們的天性較少地被壓抑,性格也會更加張揚,敢於冒險,不怕輸。長大後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時,表現出更加積極的狀態,很容易變得有出息。
抗壓能力強,能夠承受挫折和失敗
曾經馬雲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就提到,班裏排名前三名的孩子和班裏前十幾名的孩子,他招聘更傾向於後者。原因就是,班裏排名前十幾名的孩子,他們沒有習慣被人高高在上地捧着,不會患得患失,在挫折來臨的時候,反而能夠越挫越勇,獲得成功。班裏排名前十名左右的孩子,可能長大因為抗壓能力強,能夠承受挫折和失敗,所以容易獲得成功。
-----------------------
關注,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