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8度線,其實是一條在普通不過的緯線,但對於朝鮮半島來説,卻一點都不普通。這是一條軍事分界線,將朝鮮半島和一分為二,直到現在仍然如此。但需要説明一點的是,三八線只不過是鄰近北緯38度而得名,並不等於北緯38度線。
越南曾經在二戰後很長時間裏也有一條17度線,這條線也就是當時南越和北越的臨時軍事分界線。只不過這條線隨着北越統一全國而結束了。
朝鮮半島的38線和越南曾經的17度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説起這個三八線,其實歷史還挺久遠的。日本崛起後開始侵略朝鮮,在甲午戰爭後,與俄國曾密謀要瓜分朝鮮,就在日俄戰爭前夕,俄國也曾提議要以三八線為界,南北分治。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非常強勢,根本不理會俄國的方案,以至於劃線未能實行。
二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並在朝鮮北部登陸,大有佔領朝鮮之勢。這個時候美國為了防止蘇聯佔領朝鮮,緊急在南部登陸。蘇聯為了能夠讓美國同意佔領日本北海道,想和美國做個交換。所以蘇聯和美國以朝鮮38度線為界把朝鮮半島瓜分了。
冷戰開始後,朝鮮和韓國在蘇美支持下成立了。不過隨後朝鮮戰爭爆發了,戰火很快就燒到了鴨綠江附近,為了中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並與朝鮮人民一起把侵略者趕到了三八線附近。
隨後通過談判,雙方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進而確定了一條軍事分界線。
越南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不過近代殖民擴張以來,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二戰的時候,越南被日本短暫的佔領了。
日本投降後,根據波茨坦公告的戰區劃分,法屬印支地區由北緯16度線劃分為南北兩個受降區,分別由英國和中國主持接受日本軍隊投降。
隨後北越建立了,法國也在南部扶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國,與北越對峙,甚至爆發了法越戰爭。
但是法國在二戰中被削弱的厲害,根本無力維持殖民地的統治,尤其是北越得到了中蘇兩國的大力援助,所以法國在戰中越來越疲於應付。
1954年,在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再也頂不住了。在日內瓦會議上,法國決定撤出越南,按照協議,北緯十七度線以南、九號公路以北的賢良河(又名六濱河)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北越控制17度線以北,南越國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
本來越南要在規定的時間裏舉行選舉,實現統一,但由於種種因素,越南還是分裂了。
法國在撤出越南後,美國人接手了。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越戰爆發了。
按説美國可不是法國,實力絕非法國可比,但美國同樣陷入了越南戰場不能自拔。況且在戰中,中國以北緯17度線為雷池,給美國劃定了升級戰爭的範圍。
當時中國的態度是美國走一步,中國走一步,如果美國出兵,那麼中國也會出兵,如果美國支援南越,那麼中國也會支援北越。
最終迫於無奈,美國還是撤出了南越,北越也開始了統一的戰爭,並完成了越南的統一,那條曾經的17度線也就不復存在了。